中青在线
  2006年4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科技前沿

   

重构城市规划格局及交通模式
建个不堵车甚至不用车的城市
2006年04月11日

本报记者 李健 实习生 苏姝

    不堵车的城市会是什么样?

    在习惯了提前几个小时起床、换乘多种交通工具、堵车一两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才能到达上班地点或下班回家的人来说,这就像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像是无法幻想出细节的奇迹。

    4月初,来自深圳的董国良高级工程师向媒体展示了他畅通城市的新模式。

    这位研究城市交通几十年的专家,在新模式里“大胆”预测,将“彻底解决”城市的堵车问题。几天前,这种新模式刚刚申请国家专利成功。

    以棋盘格式重新格式化城市街道

    这一新的城市交通模式,将对现在的城市布局重新构建:从城市上空俯瞰,整个城市被分成若干个方格形状的街区,每个街区的面积为700米×700米,街区与街区之间是四通八达的快速路,整体看来,有点像围棋棋盘。方格街区的地面第一层修建地面停车库,所有城区地下不再修建停车库。

    据董国良测算,这种颠覆传统地下停车库的做法,将使停车位造价节约30%,每个车位节约两万元。同时,停车更加方便,运行费用更低。

    “将城市建筑整体向上拉高一层”

    在此基础上,更加“大胆”的设想是,地面停车库的上面直接建筑高楼大厦、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和城市绿地。

    有人形象地评价说,“这种全新的构想,等于将现在的城市建筑整体向上拉高一层”。也就是说,车停在地面一层,人生活在地面二层。

    这样的话,整个城市基础设施都将建立在停车库所形成的架空平台上。每个方格街区都修建约占街区面积40%的平台花园,整个居住环境将大为改善。

    “十字路口不再设有红绿灯”

    按照这一新模式,方格街区之间用跨越快速路的人行通道相连。从一个街区到达另一个街区,只需要经过这些人行通道即可,不需要像现在这样直接穿越汽车通道。这样一来,就建成了完全不受汽车干扰、遍布全市的花园式步行系统。

    分割街区的快速路,仅供汽车使用,十字路口不再设有红绿灯,只需采用简单的“十字型”跨线桥或下穿桥:汽车直行和右转弯畅通无阻,左转弯则通过街区与街区之间形成的平面立交实行。

    董国良说,我国现行的交通模式人车混流,属于混合型交通,城市空间错位严重。“人与车的冲突”和“车与车的冲突”导致“人的运行效率”和“车的运行效率”都不高,堵车成为家常便饭,交通事故也时常发生。而新模式将彻底实现人车分流。新模式采用没有红绿灯、棋盘式的城市交通快速路系统。根据测算,道路通行能力提高5至8倍,平均车速提高至每小时70公里。由于取消红绿灯,汽车连续行驶,百公里车均耗油将降低45%左右。

    据介绍,新模式带来的好处还在于:城市紧凑,实现公交优先和步行优先的原则,降低了人们对私家车的依赖程度,人们出行将更愿意选择步行。

    “每年节约燃油1亿吨以上”“全国累计节约60万亿元”

    董国良说,综合这些因素,车均油耗降低至原来的1/6左右。以2020年全国1.5亿辆汽车计算,按目前汽车油耗水平,每年节约燃油1亿吨以上。由于集约型城市土地的利用,使得出行时间、道路投资、市政管线投资、交通管理、交通事故损失等费用均约同比例下降。初步估计,在我国城市化、机动化全过程中,一个300万人的城市累计可节约2000多亿元,全国累计可节约60万亿元左右。

    “已有城市按这种模式进行了工程设计”

    新模式建新城没有问题,但对于老城区如何发挥作用?

    董国良给出了三种方案:

    第一种是分三步治理老城区,先逐步实现全路网快速化,接着建设人车分离的步行系统,再建设足够的停车位。

    第二种是保护老城区的历史风貌,按新模式建设紧凑型新城区。

    第三种就是将两种方案结合进行。

    对于北京老城区,董国良给出了翔实数据。他认为,北京只要投资400亿元修建3000公里架空人行道、800座跨线桥,经过3年左右改造,就有望基本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困难。他还提议,在北京东部划出20×20公里的地域,建设600万人口的紧凑畅通新城。

    董国良提供的相关资料还显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的两次高层研讨会会议纪要,都曾肯定新模式“有望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制约汽车产业发展的问题”,并指出“争取在新建城区或改造老城区方面进行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虽然这种模式还没有经过实践检验,但董国良透露,目前我国已有部分城市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了工程设计,马上就要投入建设。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