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4月1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高规格环保大会再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难题
中国的“库兹涅茨拐点”会不会提前出现
2006-04-17 03:00:09
本报记者 刘世昕
    4月17日,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六次举办有国家领导人、各省领导、各级发改委、环保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高规格会议。

    会议的背景被业界这样描述: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多年来集中出现,并呈现出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而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问题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我国一些发达地区人均GDP已经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

    中国的“拐点”何时出现

    环境经济学中有个著名的“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其核心就是经济增长的不同阶段所对应的环境质量状况: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环境质量可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下降和恶化,但到一定拐点时,环境质量又有可能随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

    美国出现这个拐点是在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时,还有一些国家是在人均GDP6000美元时就出现了拐点。一个近年来在学界被关注的问题是,中国能不能在人均GDP还不太高,甚至较低的情况下出现环境质量又随经济进一步发展而逐步改善的拐点?

    毕竟公众改善环境的呼声和愿望已难以等到人均GDP1万美元的时候。也曾有国内学者比较乐观地预测说,中国一些发达地区有可能在人均GDP3000美元左右时出现这样的拐点。

    山东省环保局局长张凯说,他已经在关注“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在中国出现拐点的时机。张凯手里有这样一组数据,“十五”期间,山东省的GDP增长是81.3%,但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COD)的排放量却比“九五”末期削减了25%,单位COD排放量在全国的排名也从“九五”期间的第一名降到了“十五”期间的第五名。

    那么,能不能说山东省已经进入了“库兹涅茨环境曲线”理论中所描述的拐点阶段?张凯局长说,其实山东现在应该还在一个环境质量“不进则退”的相持阶段,只有跨越了这个阶段,才谈得上进入拐点。

    山东省的近邻河南省也用数字证实了GDP大幅增长的同时环境质量并没有出现恶化。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的说法是,“当地环境质量达到了十年来最好水平”。

    如果按最新GDP的排名,山东、河南两省都在前五名,他们在经济发展同时呈现出的环境质量改善,究竟得益于哪些因素?

    用环境指标优化经济结构

    2000年河南省有造纸企业1360家,这些造纸企业对全省GDP和利税的贡献都不到3%,可是它们COD排放量却占全省工业的62%。

    为什么不取缔造纸这样一个高污染、又对当地经济贡献微乎其微的行业?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的解释说,河南是粮食大省,有大量麦草资源,用麦草浆造纸可以说是河南省很多地区祖祖辈辈谋生的手段。另外,麦草不用来造纸,又该怎样处置这些资源?

    据介绍,近一二十年来,河南省已经围绕治理造纸行业的污染有过若干轮战役,而每一轮战役之后都会有一次不同程度的反弹。

    对于反弹,专家算过一笔账:当草浆造纸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于3.4万吨时,如果要做到把污染物处理达标排放的话,企业就没有利润了。换句话说,就是当企业的造纸规模小于3.4万吨时,企业为了谋取利润,就有可能铤而走险,偷排了事。

    一个两难的局面是,要是把允许造纸行业生存的标准提高到3.4万吨的话,当地绝大部分造纸企业都要被洗牌出局。

    “规模小于3.4万吨的草浆造纸企业必须被关停”,这个“游戏规则”在经历了反复地磨合后,终于在2005年被定格——1360家造纸企业被关闭了1050家,“十五”期间,全国COD排放量削减的平均水平是2%,而河南削减12%,淮河流域的COD削减更多,达到30%。

    另一组值得关注的数据是,当河南省拥有1360家造纸企业的时候,造纸总量却只有290万吨,而当现在造纸企业削减到300家左右时,全省的造纸量却到达500多万吨。

    对剩下的300多家企业,河南省决定要实施严于国家标准的排放标准,将草类化学制浆造纸废水的COD排放标准由国家标准每升450毫克,调整到当地标准每升350毫克。

    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说,提高造纸企业的生存门槛的结果是,当地整个造纸行业对GDP的贡献在提高。

    在河南省主管环保的副省长刘新民看来,河南省的做法可以解释为,用环境容量的概念来优化经济结构。一个地区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要上新项目,或者要发展新的产业群就得算算还有没有环境容量,如果环境容量不够了,就必须通过削减老项目,腾出环境空间给新项目,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作为生产要素在悄悄优化产业结构。

    “铁腕”治污显示政府决心

    河南省的几个排污大户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夜里打着手电、悄悄出现在企业排污口的,居然是省里分管环保的副省长刘新民。据河南省环保局的不完全统计,仅2005年,副省长刘新民就环保问题进行过12次暗访。据说,刘新民的一个工作方法是,环保的所有现场检查一律采取暗查方式,不打招呼,发现问题再坐下来交换意见、解决问题。

    刘新民说,“十五”期间,河南省关停了3860家不符合产业政策的污染企业,他也做过地方干部,非常了解作为地方干部那种迫切发展经济的心情,也很明白关停一家企业对地方经济会有怎样的影响。作为分管环保的副省长如果不亲自到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和流域检查工作进度,这项工作很可能就干不下去。

    刘新民副省长说,只有他一次次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污染现场,才会让地方各级官员明白,省政府说要用硬手段抓环保决不是停留在文件上的纸面文章,而是要真抓实干的。

    完不成环保目标不得上新项目

    2005年,河南省环保局停止对一个地级市所有涉水新建项目的审批。原因很简单,这个地区在被两次黄牌警告后,出界水质都达不到和省政府签订的水质控制目标。

    河南省环保局局长王国平解释说,省政府和省辖市的市长都签订了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内容包括环境质量目标、工业污染防治等6大类30项内容。以前也有很多地区签订过环境质量考核的目标责任书,但因为大多没有什么惩处措施,相当一部分所谓的目标责任书也就是“墙上挂挂”。但“十五”期间,河南省出台的这个责任书还附带了考核办法,也就是说完不成任务会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具体规定是,河南省环保局在每个地市河流的出界断面都安装了自动监测仪,水质指标会连续传输到环保部门,一旦超标,环保部门就会对出境河流水质连续两次超标的市政府出示黄牌警告,并向全省通报;对第三次超标的地方,环保部门将暂停所有排放水污染物建设项目审批,直至水质好转。

    2005年河南全省就有一个地级市受到了这样的处罚,该市全年没有一个涉水项目获得环保部门的批准。这个市只能通过关闭200多家小造纸企业,削减排入水体的COD实现出界断面的水质达标。

    事实上,2002年以来,河南省环保局已经对4个省辖市政府出示了黄牌警告,先后暂停审批5个省辖市的建设项目。刘新民副省长的说法是,发展经济是硬道理,但决不能忽略环境硬发展。他说,在河南已经确立的共识是“宁可牺牲一些GDP,也要坚决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河南省的这个做法已经类似于2005年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中的一项新规定,“对超过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生态破坏严重或者尚未完成生态恢复任务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对生态有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说,这是国务院赋予环保部门新的“杀手锏”。

    据了解,在河南省的一些地区如果完不成环保目标,不仅地方经济发展要被刹车,地方政府负责人的政绩考核成绩也要被大打折扣。2005年以来,因环保“不作为”和污染问题,河南省已有近百人受到了行政责任追究,包括一些县处级干部及其他政府工作人员。

    根据2005年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环保政绩考核将会成为今后各地的常态,决定里说,“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

    本报北京4月16日电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