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4月2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
咬咬牙,沙尘暴真的就过去了?
2006-04-21 03:04:08
周明华
    

    读到的两条新闻让人玩味。一是新华社的报道,4月17日,全国环保大会在漫天浮尘中的北京召开。开幕式上,从黄沙中走来的温家宝总理的开场白振聋发聩:“同志们,我们不能闭门开会。会场外,北京正出现严重的降尘天气。北京扬尘天气已经持续10多天了,这虽然有气候的因素,但也反映出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环保会该不该开?该开;该以怎样的方式开?温总理一句发人深省的“不能闭门开会”,给出了正确答案。温总理在会上说:“沙尘暴连续发生,对我们是一个警示。我们在这里开会,感到肩上的压力。”此番话里的揪心程度,相信会里会外的公民都有切肤之感。

    另一则新闻是,4月19日,北京气象台的高级工程师张明英在做客某门户网站时说,北京近几年平均沙尘天气6次,一年当中365天只有6次沙尘天气,我想咬咬牙也就过去了,北京人不会到搬到南方去的程度。日本是一岛国,也受到沙尘天气影响,其他地方想完全避免沙尘很难,我想在北京居住还是应该有信心的。

    单独看张高工的“咬咬牙论”似乎没啥,人斗争不过自然。与天斗,与地斗,从感情的层面上说是可以理喻的,但科学的客观现实摆在那儿,人类不可能最终改变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弱势地位。然而,看到温总理为沙尘挂怀的揪心神态,以及京城一夜“下土”30万吨的惊人现实,就不得不替张明英这样的论述捏一把汗。难道要我们放弃与“沙魔”的积极抗争,集体咬牙忍受吗?环境恶劣到此种地步,有没有人为原因?

    其实,这种靠咬牙挺过“尘关”的言论,折射出当前治沙理念中的疲沓意识。这些年国家为治沙钱没少拨,力未少使,文件及法律法规也没少出,治沙会没少开,但投资的治沙款,却可以变着戏法地变为豪华办公楼、高档车、豪宴,甚至可以变成少数贪官的囊中私物。在这样一种“治沙怪圈”下,只见“沙漠化已是负增长”的喜报,不见“上下欺哄,治沙有功”的腐败和官僚主义的鬼影。

    闭门开会,不科学行动,就能熬到碧水清天?我看悬。说句不中听的话,如果再不积极行动,只开会只访谈,等到明年再咬牙,说不定就是满嘴沙子了。靠咬牙硬挺,沙尘暴不会自动消失。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