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4月2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阅读周刊
2006青春读物图书榜
2006-04-24 03:31:54
    

    《做最好的自己》:解读真正的成功

    王咏刚(北京 公司程序员)

    出生在台湾,成长于美国,却又时刻心系祖国大陆的李开复博士,是少数几位在大洋两岸都取得过杰出成就的华人科学家之一。2005年9月,一本由开复博士专门为大学生和青年朋友们撰写的成功指南——《做最好的自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复博士这本书和普通的励志类书籍有什么不同?开复博士想要传授给青年朋友们的成功法则真的管用吗?在开复博士眼中,到底什么样的成功才算是真正的成功,到底什么样的道路才算是坚实、稳健的成功之路?

    其实,每一个熟悉开复博士为人处世风格的人都知道,如果简单地把《做最好的自己》与市面上常见的那些看似言之凿凿、实则空洞无物的所谓励志读物画上等号,那么,开复博士就不再是那个喜欢站在讲台前,用率真、执著的话语向万千学子袒露心扉的李开复了。事实上,我们在《做最好的自己》中读到的李开复,与20年前那个泡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天工作18个小时的李开复,以及7年前那个毅然决然选择回祖国大陆创办世界一流研究机构的李开复,还有2005年夏天那个重新点燃了归国热情并坚定地站在IT产业风口浪尖的李开复都是同一个李开复,都是那个兼具了坦诚和智慧两种优秀人格特征的李开复,也都是那个曾经用最好的语音识别技术影响过整个IT产业、曾经用最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影响过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科研格局、曾经用最恳切的话语影响过无数年轻人的思维方式的李开复。循着这样的视角,我们很容易从《做最好的自己》中找出无数带有深深的“开复”印记的观点和事例——但如果用最简单的词句来概括,我觉得,“真诚”与“均衡”的激情碰撞才是开复博士这本新书的最大特点,也是本书之所以能在无数“成功指南”中脱颖而出的最大内因!

    “真诚”是开复博士一贯以来强调并恪守的做人准则。在开复博士精心架构的“成功同心圆”中,所有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成功品德或成功要素都必须构建在“诚信”的基础之上。

    相对于较坦白而透彻的“真诚”,开复博士在《做最好的自己》中反复强调的“有智慧的均衡”的概念并不那么容易理解。很多人总会想当然地认为,成功大多拥有一个统一的范式,成功者也大多像一个模子里塑出来的那样,只要按照某一种方法,在某一个方面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就可以“功成名就”了。其实,任何真正的成功都像任何真正有意义的人生那样,具有先天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要想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我们就必须在认识自己、了解环境、培养品德、塑造人格、掌握方法、坚定信念等多个方面同时倾注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当然,与其将“真诚”与“均衡”当作效应非凡的成功法则,还不如将它们看成是开复博士用来唤醒每个人心底潜藏的“源动力”与“源智慧”的催化剂——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不难理解,开复博士为什么要把“做最好的自己”这句平实而又脱俗的话用作全书的标题了。

    《47楼万岁》:依然被阅读的经典

    郑闯琦(北京 出版社编辑)

    说到北大,也许人们就会想到孔庆东;提起孔庆东,人们自然就会想到《47楼207》、《北大四博士》、《遥远的高三·八》、《口号万岁》、《四十不坏》等脍炙人口的篇章。事实上,那些名篇已经成为许多大学新生的“成人”读物。不读孔庆东,仿佛就还是乳臭未干的高中生,读了孔庆东,才算是真正“成人”,成了表里一致的大学生。其实,孔庆东的书也是广大中学生憧憬和窥探大学生活的最佳路径。前些天,笔者就在书店看到许多中学生拿着老师开的书单指定要买孔庆东的书。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47楼207》一书一直畅销,几乎成为每家书店的必备书,而《47楼万岁》一书作为孔庆东自己精心挑选的精选集,更是把《47楼207》、《口号万岁》、《四十不坏》等孔氏畅销书的所有纯文学类的精华篇目一网打尽,并精心编排在一起。事实上,本书也是孔庆东对自己的写作历程的一个回顾和总结。它展现了孔庆东的个人思想成长历程,也折射出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20多年来的中国思想发展历程。

    《47楼207》、《北大情事知多少》等名篇之所以在大学校园里一代一代传诵不已,除了孔庆东惊人的人物刻画天赋外,最重要的就是写出了几乎所有大学生的真实境遇和心情。可以说,真实是这些篇目的灵魂。《北大情事知多少》就以讽刺混合着巨大温情的夸张手法,刻画出大学生活中那种青春的激情、抑郁和苦闷,以及寻求出路的渴望和冲动。天之骄子的自我定位、对理想的执著和现实环境中美女帅哥的稀缺形成了巨大的冲突,除了少数幸运儿之外,爱情问题成为许多人大学生活中终生难忘的伤痛。许多人在碰壁以后,才发现大学的爱情并非电影中和人们心目中想像的那样花好月圆,现实爱情的残酷和无奈以及随之而来的激愤情绪自然成为许多人的主流情绪。《北大情事知多少》中刻画的才子就是这样一个类似堂吉诃德式的典型人物。孔庆东,一方面以讽刺之笔妙趣横生地刻画这样一些可笑而又可爱的新“儒生”,揭示人性的真相,同时也像果戈里一样,带着“含泪的笑”,描绘了同窗之间那种深厚感人的情谊。

    如果说写作《47楼207》时期的孔庆东更多地在深刻刻画新“儒生”的人性的话,那么到了《口号万岁》、《四十不坏》的时期,面对日益明显的社会贫富差距和思想分化,他自觉地站在了偏重“公平”的立场上,代表弱势群体发言,对偏重“效率”的现象和思潮进行批评和抨击。此时,意趣盎然的幽默变少了,而在思想基础上的抗争和自嘲则增加了。

    当然,这些文章之所以能够不断流传,最重要的是孔庆东的幽默文笔,他是吴敬梓、鲁迅、老舍、钱钟书这个文学史脉络中的一个部分,而我也深信,《47楼万岁》一书到2050年依然会是人们阅读的经典。

    《你在为谁读书》:给卓越人生一个规划

    兰顺林(武汉 中学教师)

    “读书很苦,读书很累,读书很无味。”在《你在为谁读书——一位CEO给青少年的礼物》中的这句话,以前我会十分同意。不过现在不这样认为了,读书的确很苦、很累,但读书并不无味。就像书中张老师对杨略说的品茶的例子那样。品茶表面看起来没有什么好玩的,可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浮动,这才是茶真正的魅力。同样,读书也是如此,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读书的意境。

    的确,作者给我的礼物非常有意义,但我还是要说说我的感触。

    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贝多芬的童年是非常艰苦的,他没有像莫扎特那样温暖的家庭。从一开始,人生对他来说就是一次惨烈而残忍的战争。从4岁起,他就被迫一整天一整天地在钢琴前坐着或被关在屋里和一把提琴待在一起,差点因繁重的训练而累死。而我家附近的一位老爷爷在他的童年也是非常艰苦的。从4岁起他一边读书一边帮父母割猪草。而我呢?我是最幸福的。在家中有父母的关爱,在学校里有老师的关注。而学习当然是特别认真,因为小时候的我特好学。

    人在青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贝多芬11岁那年成为戏院乐队的一员。当上大提琴手那年,他刚满13岁。他所爱的母亲去世了,但他并没有绝望太久,因为他正在努力地学习音乐。我家附近的那位老爷爷13岁时,早已没读书,看看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去上学,羡慕死了。老爷爷并没有放弃,还是在干农活时温习自己所学的知识。而我,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有那么好的学习环境。可我却不珍惜,整天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玩儿上。想想他们,我真是自愧不如。

    是的,当我终身学习、不断进取,我将超越平庸、追求卓越;当我已经超越平庸、追求卓越后,我将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也许少年时我会认为我在为应付考试,为父母,为老师读书。可我现在不会,因为收到作者的礼物后,我恍然大悟。因为我以后的人生,还是由自己来规划、来创造。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