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4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价格战”老手自食恶果 血拼“5•1”仍将继续
中国彩电业:为何火坑也要往下跳
2006-04-26 03:43:46
本报记者 王磊
    中国本土彩电生产商正在经历着一场痛苦而胜算无望的价格鏖战。大多数市场人士预测,在即将到来的五一黄金销售季,价格血拼仍将继续。

    从冬天到春天,国内各大卖场的平板电视价格一路狂跌,主流产品降幅都超过了20%,个别产品的价格甚至下调了40%。

    与此同时,本土彩电生产商的市场占有率却连续下跌。去年10月,本土企业平板电视销量的市场占有率在80%左右,到今年2月已经下降到68%。而在最具前瞻性的上海地区市场,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2%。

    消费者为下调的价格窃喜,但彩电生产企业却苦不堪言。“还没挣到钱,就开始担心亏损了。”一位彩电企业销售经理对记者透露,彩电行业进入“平板时代”刚刚一年,行业利润已经骤降至3%,某些企业平板电视利润甚至不到1%。

    “价格战”的惨烈,加剧了利润的急速摊薄。本土彩电企业的叹息声背后,是外资品牌大举扩张的脚步。

    从传统的CRT电视(显像管电视)到平板电视(液晶或等离子显示器),电视机产品面临重大转型。然而,在这个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中国做为全球CRT彩电产量最大的生产国,其本土企业却在一夜间丧失了主导权。

    平板电视行业的利润成本分析已经不是秘密。大约来说,一台平板电视的“面板”,也就是显示屏,占到成本的70%;机芯,也就是“模组”,占到成本的15%,这两个核心部件占整机成本85%。糟糕的是,与日韩等外资企业相比,中国本土企业在这两类核心部件上的生产能力几乎为零。

    在平板电视的上下游整个产业链中,本土彩电企业只能从剩下的15%的低端环节寻找利润。这可以说是“利润低、赚钱难”的根本原因。

    “中国彩电工业犯了致命的战略失误”。资深家电行业分析人士刘步尘对记者表示,长期以来,本土企业都不愿意在技术研发上“下苦功夫”,他们对研发总是敬而远之,他们总是自诩“非常善于做市场”。现在,他们尝到了浮躁之恶果。

    生死“价格战”

    “价格战”的老手,如今被自己打造的营销利器所伤。

    始自去年元旦的平板电视价格大战,发动者并不是长于此道的本土彩电企业。相反,是以索尼、松下、三星为首的外资品牌。这轮攻势,让过去一年平板彩电市场上零零散散“小打小闹”的价格战相形见绌。

    很少有人想到,作为更新换代产品的平板电视,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进入“微利时代”。两年前,平板电视行业的毛利率还高达50%。更早时候,一台42寸等离子电视曾卖到6万元。

    那时候,彩电生产商把平板电视定位成“精品营销”。中怡康时代市场研究公司市场研究总监彭煜对记者称,当时在平板电视市场流行的营销策略是,“不拼规模,卖的数量少些,但利润要高些,大家都不想重复CRT时代的混战了”。然而,当整个产业都寄望于通过平板电视实现“突围”的时候,“混战”还是不期而至。

    随着上游的“面板”生产规模扩大、成本降低,基本上都是通过进口核心部件生存的本土企业,不约而同地意识到:平板电视正向成熟期过渡,因此必须拼抢市场份额。只有把自己的规模做大,才能保证收益,也会在与上游面板供应商的谈判中把握主动。“通过降价,把对手杀死,然后再称王。”厦华电子董事长郭则理这样总结彩电企业价格战的动机。

    除了“价格战”,本土企业难道没有其他更有效的竞争策略了吗?答案几乎是肯定的。长期跟踪研究彩电市场份额走势的彭煜说:“其实面对外资品牌的价格攻势,本土企业也曾坚持不降价,但是市场占有率迅速下滑。”他说,“应战”,面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而“不应战”,结果就是本土彩电企业的“完败”。因此,“就算是火坑,也要往下跳”。

    即便不能以阴谋论看待市场,外资品牌发动这一轮价格战也是恰逢其时。“外资品牌打价格战,目的是要把CRT彩电驱逐出市场。”专门进行中日经济比较研究的独立学者钟庆认为,由日韩企业主导的平板电视技术已经走向成熟,于是通过“价格战”大幅降低市场门槛,强制性的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从而达到最大限度控制和占领市场的目标。

    其实,日本企业30年前就使用过类似的市场战略:当时日本彩电技术开始成熟,并意图拓展世界市场,于是把过时的黑白电视技术转让给韩国企业;之后,日本企业迅速地大幅度降低彩电价格,压缩黑白电视的市场空间,从而导致韩国电视企业彻底陷入困境。“当时多亏中国市场刚刚起步,大批进口黑白显像管,才挽救了三星这样的韩国企业。”钟庆说。

    如今,又一轮新旧交替的产业升级过程重演,“受害者”已经变成把引进技术捧为圣经的中国本土企业。

    钟庆认为,在平板电视这个产业升级的关键时刻,中国本土企业的优势已经基本丧失殆尽。一般来说,国产彩电需要比洋彩电便宜30%,才能赢得市场。10年前长虹就是靠这30%的价格差,驱逐了洋彩电,赢得了市场霸主地位。“然而今天,核心部件完全依靠进口,他们从哪里寻找30%的价差空间呢?”

    核心技术缺失之痛

    本土彩电企业疲软的病根是“核心技术缺失”,这几乎成为业界的共识。

    “全球最大彩电生产国”的称誉,也只是针对即将过时的CRT彩电时代而言的。在平板电视方面,2005年全球销量1500万台,而中国市场只销售了300万台,基本上属于次级市场。另外,单从液晶平板电视看,2005年中国本土企业销售了180万台,而日本夏普一个品牌在全球就卖了300万台。

    缺少技术话语权,产业链不完整,本土平板彩电企业就像瘸腿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资深家电行业分析人士刘步尘说:“中国彩电业是典型的大而不强。”

    8年前,面对国内彩电市场持续不断的价格战,郭则理曾撰文呼吁,忽视自主创新,仅靠低价格占领市场,将使“中国彩电工业在新一代彩电技术到来时,面临灭顶之灾”。今天,他悲哀地发现,自己的预言竟然成真了。

    这位厦华电器的掌舵人对媒体说:“这些年国内企业争相降价,把几百亿元都投入到了价格战中,哪有实力做技术研发?”这就是被彩电业称为“郭则理怪圈”的奇特现象:过度依赖价格优势——在技术研发方面长期投入不足——微利——技术投入更少因此更落后——利润更薄甚至亏损。

    钟庆对记者分析,在平板电视时代,“技术力优势”已远远超过“劳动力优势”,从前能支持本土企业打价格战的廉价劳动力的所谓“比较优势”,已经难以发挥作用。同时,中国企业又长期缺乏技术积累,企业发展后劲不足,更多陷入眼前利益,为市场而市场,为利润而利润,所以“落后是必然的”。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虽是彩电制造大国,但有规模没效益,而且内部竞争过度,内耗严重。信产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在我国家电制造业平均利润为0.61%,而厦华、海信、康佳等多家彩电巨头的企业净利润率已不足0.5%。在已经来临的“平板时代”,本土企业除了为一点微薄的“加工组装费”而进行你死我活地争夺之外,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利润正迅速流向外资企业和品牌。

    政府缺位下的“市场失灵”

    也许不能过度批评中国本土企业忽视技术研发的“短视”行为。按世界平均水平,投入一条第五代的液晶面板生产线需要15亿美元,第七代生产线更高达40亿美元。据称,三星和索尼计划联合投资的第8代面板生产线可能要花费上百亿美元。这对于年平均利润仅1亿美元的国内彩电企业来说,无异一个天文数字。

    指望单个企业、或有限几个企业联盟的“单打独斗”,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升级,已经证明是失败的。于是CRT时代的中国彩电工业崛起的经验开始被唤起。20年前,我国政府实施“彩电国产化”重大工程,通过直接出资或发放银行贷款的形式投入150亿美元,启动7大彩管厂、8大玻壳厂,随后各地引进100条以上彩电整机生产线,从而打造出一个完整涵盖上下游的CRT产业链,奠定了彩电工业的根基。

    “10年前长虹因低价战略一举成名,就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产业链支持。”刘步尘说,没有政府投资和政府扶持,中国根本实现不了CRT时代的辉煌。“然而,到了平板彩电升级换代的关键时刻,政府行为消失了。”他不无遗憾的说。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胜博士认为,造成目前我国彩电企业困境的根本原因是“政府缺位”。他指出:在美国,政府推动技术研发的方式,是通过国防采购对企业和研发机构进行大笔投入;在欧盟,则由政府通过财政直接拨款或低息贷款对企业近期“研发补贴”,而其运作过程中很多贷款最后甚至不用还;在韩国,政府更是通过银行系统补贴企业研发,这种补贴都是强制性的,就算银行可能产生一些呆坏账,但企业掌握了技术基础和发展优势,就能赢得长期利润,因此对国家来说也是合算的。

    多年来持续关注家电技术发展的张胜博士认为,近10年来,国人的基本思路是,摒弃以前的计划手段,依靠市场实现产业发展。但实际的进程却是,旧的计划手段放弃了,新的市场体系却不能一蹴而就建立起来。政府在“完全退出市场”过程中,却放弃了其本来具有的支持产业发展的作用。

    张胜认为,那些以为仅仅通过市场竞争就能自动实现产业发展的观念具有“欺骗性”,因为他们往往假设技术进步是能够免费获得的。“这怎么可能?不论是买技术,还是自己研发,都是要大量投入的!”

    这就是郭则理所说的“市场失灵”:能够促使彩电行业在生存状态上取得突破的不是市场,而是国家在集成电路、面板等彩电核心技术领域的布局和支持。

    “只做市场的裁判员和收税者,这样的政府是失职的政府。”钟庆说,即便现在日本已是技术领先国家,政府在推动技术升级换代过程中仍然起主导角色。通常来说,基础技术研发任务全部由政府承担,企业可以廉价甚至免费获得这些基础技术,通过自己特定的开发和应用,再在市场中赢得利润。“政府在这方面几乎不计成本,暂时的亏损根本不足以撼动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决心和意志”,他说:“日本资源匮乏,这恰恰逼迫他们坚定不移地走技术立国之路。”

    而让中国彩电工业蒙羞的历史可能才刚刚开始。钟庆透露,目前日本政府已经跃过平板电视,开始启动三维电视系统的基础研发,并争取到2020年实用化和产业化。他说:“国内企业才刚刚立项研发平板,但也许从出生就注定了被淘汰的命运!”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