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4月3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要闻
个人自营性住房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调0.18%
央行:贷款利率调整对居民影响有限
2006-04-29 06:36:33
    

    本报北京4月28日电(记者郭永刚 刘世昕)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今天告诉记者,央行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居民贷款的利息支出,但从总体看,影响有限。

    央行27日晚宣布,从4月2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58%提高到5.85%,其他各档次贷款利率作相应调整,贷款利率的浮动办法保持不变。

    个人住房贷款(商贷)利率也包含在本次调整之中。从4月28日起,5年期以上个人自营性住房贷款的基准利率将由6.12%提高到6.39%,个人能享受到的最优惠的下限利率由5.508%提高到5.751%。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上调了0.18个百分点,调整幅度小于商业性贷款利率。其中,5年(含5年)以下贷款由现行年利率3.96%调整为4.14%;5年以上贷款由现行年利率4.41%调整为4.59%。

    央行有关负责人说,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些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供应量偏高,信贷投放偏快,需要给予高度关注。上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抑制过度投资,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引导资产的合理定价,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但存款基准利率这次并没有随着贷款利率上调。央行有关负责人作出如下解释:目前消费物价指数较低,现行存款利率水平相对比较合适;不上调存款利率,有利于引导储蓄存款合理增长,鼓励消费及扩大内需;有利于发展多种投资工具,拓宽居民投资渠道。

    央行上调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的消息在网上一公布,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热烈争论。有网友称:“真正有钱的人去贷款买房的又有几个?只有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社会弱势群体才去贷款买房。提高贷款利率,更加扼杀了老百姓买房的希望”。

    北京地产界的活跃人物、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联席总裁潘石屹发表文章说,目前中国住宅价格快速上涨的危险并不在于第一季度涨了多少,而是今后几个季度用什么样的手段才能平衡市场上房子的供应量和需求量,单靠上调0.27%的贷款利率可能还是杯水车薪。

    这位地产开发商还说,政府会根据市场的反应,陆续出台新的宏观调控政策,大家要有这种心理准备,比如减少按揭贷款成数、年限;增加土地的供应量,或土地供应的预期;或根据法律收回房地产发展商囤积超过两年的土地,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研究室主任易宪容博士则表示,此次央行加息幅度不大,但意义重大。央行向市场传递出的货币政策信号提醒购房人,在买房时要考虑加息风险,特别是处在历史利率低点的时候,不要一味追求大面积住房,否则将来连续加息后,借款人将不堪重负。

    央行有关负责人今天也强调,这次加息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居民贷款的利息支出,主要是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和商业性住房按揭贷款的利息支出会有所增加,但从总体看,影响有限。

    该负责人举例说,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上调幅度有限,以一笔10万元20年期等额本息还款的住房贷款为例,利率调整后贷款客户的每月利息支出仅增加约16元;商业性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浮动政策不变,对于那些资信记录良好、符合相应政策的购房者来说,可以在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获得优惠,如果执行贷款利率下限(基准利率的0.9倍),实际上调幅度仅为0.243个百分点,同样的10万元20年期住房贷款,其利息支出每月仅增加约14元。同时,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只上调了0.18个百分点,调整幅度小于商业性贷款利率,继续体现政策优惠。

    该负责人说,相对于一般性贷款而言,个人住房贷款期限较长,通常为5年至30年,其间可能会经历几个经济景气循环周期。经济周期有起有落,利率水平也是有升有降,并不能因为利率的一次升降来判断利息负担的轻重。居民如果选择固定利率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将不受影响,今后中国人民银行还将鼓励商业银行推出更多种类的住房按揭产品,以利于防范利率风险。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