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5月1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综合新闻
突破我国高新武器研制的瓶颈
——记国防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青年科研团队
2006-05-11 03:54:24
本报记者 赵飞鹏 通讯员 何成渠 陈明
    这是一支年轻的、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军事科技创新队伍——“十五”期间,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军事科技专家们完成了400多项重点科研项目,他们的平均年龄只有35.8岁。

    “冒昧”的年轻人

    美军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在海湾战争中给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美军攻击伊拉克的一个水电厂时,依靠GPS导航的空地导弹先将电厂的围墙炸开一个洞,紧跟着,第二枚导弹像长了眼睛一样穿洞而入,一举摧毁发电厂的核心部位,而附近的水闸却完好无损。这种“千里穿杨”的功夫震惊世界。

    但是,卫星导航定位是一项长期由少数大国垄断的核心技术。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研制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但某关键设备多年没有突破。

    1995年9月,国防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的3名年轻博士“冒昧”地找到“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空间系统工程专家陈芳允院士,递上自己的方案,请求承担“北斗一号”关键技术的攻关。

    他们行吗?陈院士既惊讶又欣慰,他让几名年轻人把方案留下,表示研究后再作答复。

    20多天后,3名博士得到答复,陈芳允专门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他们的方案汇报。他们的创新方案最终赢得专家的支持。一个月后,经过修改的方案终于由陈芳允签字通过。但是,相关部门对一所高校能否独立完成如此高难度的攻关仍无把握,提出前期科研经费风险共担。也就是说,如果不能突破,双方要各自承担一半科研经费。

    由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庄钊文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决心承担风险。从此,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9岁的课题组就开始了长达6年的理论与技术攻坚,课题组成员记不清在实验室和试验场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

    6年!他们经历了从基础理论与建模仿真研究、原理样机研制、系统联调、正样研制与生产等8个阶段的科技攻关,完成了常规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一举打破国外在这一核心技术上的封锁与垄断,为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拥有自主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01年11月20日,该系统顺利通过国家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系统整体技术达到了当前国际先进水平。这项成果2002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斗一号”地面关键设备虽然已经研制成功,但用户机研制的核心技术还没有突破。课题组成员再次出击,大胆提出研制小型化的手持用户机。有关部门同意立项招标,他们的方案在招标中脱颖而出。

    两年多时间,他们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开发出实用型手持用户机,为实现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战斗力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爱国,敢啃硬骨头

    庄钊文说,我们的这支队伍除了年轻外,还有两个特点,一是爱国,二是敢啃硬骨头。他举了两个例子——

    1999年4月,31岁的谌海新被教育部作为优秀青年教师选派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期限5年。他仅用两年8个月就完成了5年的学业。他的导师、国际可视化研究的领军人物由根·黑舍教授建议他继续在德国做博士后研究,或到他的公司工作,薪水按德国同类技术人员的最高标准。谌海新谢绝了导师的好意,提前回国。回国后,谌海新马不停蹄地投入课题研究,已先后承担了5个课题的研究任务。

    雷达目标极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近50年来的研究处于徘徊状态。1996年,王雪松开始读博士,导师庄钊文希望天分很高的王雪松在雷达极化研究上有所作为,把这个“世界性学术难题”作为他的博士论文课题。王雪松是硕博连读,如果攻克难题,皆大欢喜。如果失败,他可能连一张硕士学位都没有。但王雪松决心背水一战。

    沿着导师指点的方向,王雪松经过几年艰苦探索,大胆突破经典电磁波的极化概念,提出瞬态极化的全新概念,并从这里入手,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研究,终于成功完成博士论文《宽带极化信息处理及其应用》,这篇论文被评审专家认为是这一领域超越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2003年,31岁的王雪松被破格提升为教授。

    很快成为“领军人物”

    该学院空间电子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36岁的博士生导师王教授把学院年轻人的成绩归结于学院良好的氛围,他们纷纷表示:“在这里干事情累,但心里痛快!”

    1994年,袁博士从地方大学毕业,正在找单位。国防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向他发出邀请。报到后不久,教研室领导就把一项重点科研项目——某雷达发射机的研制任务交给了他。此前,这一型号的雷达发射机一直依赖进口,每年国家要花大量的外汇。凭借扎实的功底,袁博士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出色完成任务,并使我国在这个领域获得了独立的知识产权。随后,袁博士承担了多项重大课题研究,取得突出成绩。1998年,33岁的袁博士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第二年被提拔为系主任。如今,他已经成为国家“863计划”专家。

    庄钊文说,学院近年先后破格提升副教授、教授10多人。最年轻的副教授28岁,最年轻的教授31岁,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32岁。在2004年体制编制调整中,学院选配的系、所、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副主任,平均年龄只有35.5岁,他们已成为军事科研的主力军。

    该院唐朝京教授说:“这些年来,学院的科研项目主要由年轻人挑大梁,但每一项课题都得到老教授的指导,很多老教授主动把年轻专家推向前台。年轻人经过一个重大项目的锻炼,很快就成为重大课题的领军人物。”

    本报北京5月10日电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