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5月1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在企业与司机之外寻求解决方案不能治本
专家剑指出租车企业“暴利”
2006-05-16 03:01:23
本报记者 魏和平
    

    “在看了北京市运输管理局日前提出的《关于调整本市出租汽车租价的申请》(下称《申请》)和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组织的价格听证会内容后,我忍不住想写点东西,没想到越研究那些数据感觉越不对,以致写了3万多字的《出租调价十问》,加上相关背景资料达到了近5万字。”

    今天,清华大学公共管理研究专家贾西津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自己之所以关注出租车调价,除了由于出租车公司的“暴利”问题外,这个行业的经营模式或机制“本身就不公正”。

    在今天出笼的《出租调价十问》中,贾西津提出,“如果进一步向司机转嫁成本与风险,不仅将超出司机的承受能力,并且影响了政策的公正性,危害行业发展”,“现有调价方案具有重大缺陷”。

    根据《申请》,扣除“油补”后出租车的税后利润率为1.68%,属于“微利”甚至无利经营。因此,北京市出租车管理局在解释调价方案中强调,出租车公司已经没有可以降低份钱的空间。然而,贾西津的研究报告显示,出租车公司利润空间依然很大。

    5月12日本报经济版刊发《北京一出租车公司老总致信本报质疑媒体:行业“暴利”是怎样“调查”出来的》一文。该文中,一家拥有200多辆出租车的出租车公司老总坚决反对“出租车行业存在暴利”的说法,并认为一些媒体对北京出租车成本和利润的计算不够科学。贾西津今天的研究报告对此作了回应。

    贾西津认为,尽管出租车公司老总“哭穷”,但出租车公司依然在以下9个方面“有利可图”。

    第一,出租车公司与司机地位不对等所获得的承包份额。根据1996年京出管129号文,司机与公司按照出管局和出租汽车协会统一的《营运任务承包合同书》签订合同,承包金收缴按4500(±15%)元/月执行,最高不超过5175元。而目前的承包费一般都是按照有关规定的最高限,双班制的可高达7400元。

    第二,“软性”开支的空间。尽管成本单列出了“五险一金”,但是出租行业2004年平均每车每月支出的“五险一金”只有179.75元,按照平均每车1.3人,则出租车公司为平均每人每月上缴的保险费为138元。对于福利、维修等“软性”开支,既然司机感觉不到,又增加公司成本,如果取消福利和维修,这大约为公司获得每人约250元的余额。

    第三,管理成本的可能空间。与《北京市出租汽车企业内部营运任务单车承包经营会计核算办法(试行)》中的承包费列项相比,找不到相对应的条款,只能均视为“管理费、利息支出”中的一部分。这部分总额高达每车每月1439元,是全部运营收入的27.6%。平均到每个车如此高的数字,说明公司近乎巨额管理成本。

    第四,“硬性”开支欠缺侵占的利润空间。基本工资、人车保险、税费等存在约700元的空缺。

    第五,承包额的调节弹性。上述调整后,计入114元燃油补助,企业共有846元(16.2%)每月每车的税前利润空间。那么,企业尚有一定能力在油价上涨过程中相应下调承包额(并非是给“补贴”)。

    第六,未列支的可能空间。保证金的银行存款收入和保证金收缴收入,以及公司的各项罚款收入及其利息,这笔资金加起来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当然,更加规范的做法是取消保证金、杜绝对司机的随意罚款。那么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让利空间。

    第七,可能的核算空间。上述计算是非常粗糙的,比如没有核定“净收入”与承包额之间可能有的500元左右差距等。

    第八,双班制的空间。上述各种数据都是在单班制的假设下进行的,目前很多企业在推行双班制,双班制增加的单车承包额,超过企业增加的单车成本,也给企业提供了利润空间。

    第九,购车成本的空间。燃油虽在上涨,但购车的价格却在下降。企业购车更可以享受到优惠的团购价钱,这才体现企业经营的竞争优势。

    贾西津分析,出租行业的整体利润空间是在压缩的,但“目前的出租企业具有较大的利润弹性”。

    而根据报告,目前出租企业的利润空间是建立在经营管理不规范、与承包方——出租司机关系不对等,在硬性投入欠缺700元每车每月的情况下,企业还成为微利甚至亏损经营,是不正常的。“这说明现有的管理体制存在重大缺陷。”贾西津认为,如果从企业与司机之外寻求解决方案(如租价调节机制、打击黑车等),不能治本。

    本报北京5月15日电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