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5月1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国际
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有六大看点
专家认为她的个人好恶不会影响中德关系
2006-05-18 03:03:52
本报记者 王冲
    

    5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将于5月21日至23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默克尔于2005年11月当选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此次来访也是去年德国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德国总理第一次对中国进行访问。专家认为,她此次访华是“投石问路”之旅,目的是为德国新一届政府今后和中国的全面合作打下基础。

    默克尔访华有六大看点

    近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德国问题专家连玉如教授收到了来自德国驻华使馆的邀请,22日晚上她将到使馆参加招待会,席间会见到德国总理默克尔。

    收到邀请的除了像连玉如这样的知名学者,还有非政府组织的代表。据德国驻华使馆官员介绍,默克尔主要是想了解中国的社会问题和公民参与政治的情况。遗憾的是,招待会时间比较短,恐怕无法深入交流。当天晚上,默克尔总理将飞赴上海,参加第四届中德高技术对话论坛,有可能在论坛发表演讲。另外,作为一位牧师的女儿,她在上海期间还将参观一座教堂,并且要看一看、坐一坐使用德国技术的上海磁悬浮列车。

    参观教堂、坐磁悬浮当然不是默克尔访华之旅的重点,她的重点还是新一届德国政府如何定位和中国的关系。按照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所说,两国领导人将就进一步发展中德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会见默克尔,温家宝将与她进行会谈。

    两国元首谈什么?综合各方看法,不外乎有以下六大看点:

    第一,伊朗核问题。为了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欧洲英法德三国近年一直做着持续的外交努力,而中国也一贯谋求通过谈判和对话来解决问题,反对使用武力。中德在这方面拥有共同点,就“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意见”无疑应该包括这一热点问题。

    第二,联合国改革。默克尔访华和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访问在时间上几乎重合。在联合国下一任秘书长的争夺日趋白热化的情况下,默克尔有可能和中国领导人探讨关于联合国改革的话题。而德国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努力,也需要得到中国的支持。

    第三,知识产权问题。北京大学连玉如教授认为,知识产权会是一个突出的话题。最近,德国媒体在知识产权方面对中国进行大规模“妖魔化”,把中国称为“海盗”、“小偷”,“对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不可小看。”连玉如说。

    第四,武器禁运问题。前总理施罗德执政时,曾许诺帮助取消欧盟对华武器禁运,但未获成功。默克尔政府在取消武器禁运方面比较消极,但中方可能还是会提出来。德国使馆一位官员告诉记者:“中方可能会提(武器禁运)这个话题,但这是欧盟的事务,不是德国可以说了算的。”

    第五,经贸合作。中德两国的合作领域非常广阔,包括政治、经贸、文化、体育、科技、环保等等。在过去这些年里,双方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德国是中国在各领域的重要合作伙伴。2005年,中德双边贸易额达到632亿美元,约占中国与欧盟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一,德国也是中国在欧盟最大的贸易伙伴。据了解,陪同默克尔访华的有60多人,与施罗德时期动辄几百人的规模相比虽然逊色不少,但在她此访期间,中德双方还是要签署一些合作协议和项目合同。

    第六,人权问题。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原文化参赞、中国德国研究会理事会理事李世隆先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默克尔总理会提及人权问题,但可能会比较温和,不会带头提出挑战。

    默克尔访华投石问路

    自从去年9月德国大选默克尔击败施罗德以来,有关“德国政府换届,对华政策如何变”的疑问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当时,舆论普遍认为默克尔将执行亲美路线,和俄罗斯、中国的关系将疏远起来。但是,德国外交官一直在为中德关系打气。去年10月,德国驻华使馆公使费安德先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德中关系对德国有重要意义,两国关系有雄厚的、宽广的基础,不会出现什么变化。

    专家认为,随着德国政府更迭、中国经济影响力的迅速发展,德国对中国的政策仍在探索、微调阶段。对此,德国驻华使馆的几位官员私下和记者聊天时也表示赞同。

    李世隆也同意“微调”的提法。他说:“德国对华政策调整幅度很小,中德之间从科尔总理开始,一直没有太大的分歧,本届德国政府只是微调而已。默克尔本次访问,正是投石问路,为以后双方的合作打基础。”

    目前,默克尔的主要精力在欧洲事务和德国经济事务上,但要刺激德国经济复兴,不可能忽视中国这个大市场。”李世隆分析说。他认为,双方领导人之间可能进行“意向上的谈话”,为经济合作打基础。

    北京大学的连玉如教授认为,中德关系有其自身的发展动力,德国不会忽视中国。她发表在2006年1月号《德国研究》上的一篇论文详细分析了德国的外交政策,并不赞同默克尔亲美的说法。

    个人好恶不会影响中德关系

    安格拉·默克尔,女,1954年7月17日出生于联邦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的一个牧师家庭,在3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大。出生后不久,她的父亲带领全家迁往民主德国。默克尔从小就显露出在科学方面的天赋。1973年,她以优异成绩进入莱比锡大学攻读物理学。1986年,她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她曾在原东德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1989年,默克尔加入“民主觉醒”运动,开始其政治生涯。1990年两德统一后,她随该党加入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由于受到科尔总理的提携,从政之路颇为顺利,被戏称为“科尔的女孩”。

    她年轻时代生活在民主德国,后来曾目睹“美国的民主”,当选总理前曾多次表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厌恶,当选总理后不到一年已经两次访问美国,这也是舆论普遍认为她上台后德国对华关系会变化的主要原因。

    但李世隆先生告诉记者,默克尔个人对中德关系的影响不大。只要她来看一看,就会感到中国的基本政策和过去的东德根本就是两码事,她会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效。李世隆乐观地看待默克尔访华。“我相信她会打消以前的疑虑,甚至会赞赏中国现在所走的道路。”李世隆告诉记者。

    本报北京5月17日电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