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香港读大学
面试成了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http://www.cyol.net 2006-05-23 05:21:32
本报记者 原春琳

  李氟钠是香港大学02级本科生。2002年她在考上清华大学的同时,也考取了香港大学的公费生。

  她没有想到,高考成绩不是自己被香港大学录取的关键因素。实际上,香港大学是“以貌取人”——通过面试决定适合的人选。

  这是李氟钠第一次面试经历。没有经验的她不知道如何准备,如何表现。幸运的是,那天面试她的是一个化学老师,李氟钠的专业也是化学,因为家庭的原因,她的名字有鲜明的化学特色——氟和钠都是化学的基本元素,所以面试很轻松的从她的名字开始。

  在100多个面试者中,李氟钠成了8个被录取者中的一员。她算是见识了面试是怎么回事。可让李氟钠没想到的是,到了香港大学以后,她还会与大大小小的面试结缘。“实际上,面试已经成了大学生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她说。

  在香港,没有机会是白白给你的,学生自己必须学会主动争取。其中,面试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比如,香港中文大学有将近2000项不同的奖学金,所有的奖学金都是开放的,也是竞争的,如果要获取一份奖学金,一般也都要通过面试。

  比如说,香港本地的学生可以申请贷款。在内地高校看来,这就是硬件在说话: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在一定的收入水平线以下就可以申请贷款。可在香港,学生可以提出申请,但还是要过面试这一关。你必须有理由说服考官在众多的申请者中把这个机会留给你。

  比如说,很多内地高校都有一个交换学生的计划,被选中的学生可以到国外高校学习一段时间。内地高校的程序一般是要看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综合表现,最后由学校确定名单。香港的高校一般也都有这样的交流计划。与内地高校不同的是,这个计划是面向全体学生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报名,成绩和表现也在学校考虑的范围中,但是最后起决定因素的是面试。学生必须通过面试这个“现场秀”,让老师认为你适合去交流。

  香港高校的本科是三年制。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都在学生进入二年级时有一个师友计划。就是利用校友资源,请资深校友能够指点在读学生一些经验,开阔他们的眼界。

  李氟钠报名参加了这个计划。这次面试她比较有把握。从小在国外生活过,流利的英语是她的长项。她对自己的计划也比较明确:了解非本专业的领域,了解香港本地的生活。不到半个小时,在八九个申请者中,她清楚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结果她有了一个在香港做律师的校友。

  面试多了,申请的人也多了。不是每次面试都可以成功的。李氟钠就有过失败的经历。

  香港大学有个内地的学生学者联谊会,每年都有10个人作为委员会成员。如果有人退出,自动会有名额空出,有意者递交申请后,由考官通过面试决定新的人选。在李氟钠到香港的第二年,正赶上有两个师兄因为要去国外交流,留出两个位置。

  李氟钠和其他五个候选人一起参加面试。题目听起来很简单:6个同学模拟组织一次一天的出游活动。很快进入角色的李氟钠说,上次我们去海上,这次不如去上山玩。但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她设想不周全,并没有想到到了山上玩什么,如果天气不好怎么办,出现意外又怎么办。

  这次面试以失败而告终。事后她总结经验,被选上的同学的确考虑周到:这位同学选择去度假村,这里面的选择就非常丰富:同学们可以通过网上查资料确定度假的地点,可以根据预算的多少决定不同的价钱,可以有不同的交通方式达到地点,到了度假村还可以有许多选择,比如说下雨天可以在室内活动,不下雨到室外则有更多的选择。

  “这种面试是既要体现合作精神,又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表现自己。”李氟钠说。第二年,她进入了这个组织,自己做了考官,更加明白了自己在面试中的失误。

  几年下来,校内大大小小的面试也经历了不少。这些面试都为李氟钠找工作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找工作时几乎碰到校内面试所有的情况。

  前不久,她在一家大公司面试,就碰到了类似那次出游的问题。6个不认识的人在两个小时内解决两个问题。有了经验的李氟钠心里一点也不发慌。

  “我参加的面试是少的,有的同学参加的面试比我多多了。”李氟钠说。实际上,有的同学看起来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就是会在面试的时候表现自己。

  香港大学学术交流处陈燕玲女士说,面试是学校的一种教育方法。成功从来不是给没有准备的人的。面试首先是要同学们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自己去积极争取。然后在面试中学会用最短的时间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今后学生走向社会,还会面临更多的面试,他们就是在一个又一个的面试中积累经验,为自己的未来蓄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