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5月2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90万吨棉花滞压棉商手中
新疆棉遭进口棉强烈冲击
2006-05-24 05:10:53
本报记者 刘冰 通讯员 金炜
    据新疆供销社统计,截至4月,新疆收购的180万吨皮棉只销售出近90万吨,一半以上的棉花还在本地各类收购企业手中。

    另据乌鲁木齐海关4月29日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头5个月,新疆进口原棉7.69万吨,接近2005年全年9万吨的进口量,而出口为零。

    据了解,就在4年前,新疆出口原棉还排在所有出口货物的首位。

    一些从事棉花工作的人士说,过去都是内地收购企业拿着现金排着队等着要棉花,价格最高时冲到一吨皮棉1.8万多元,而如今是我们跑上门求人家要棉花,价格低到1吨1.4万元还卖不出去。

    是什么原因导致新疆棉花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进口棉花“大兵压境”

    “进口棉对新疆棉的冲击太大了!”在采访中,一些管理人士分析新疆棉花市场低迷的原因时,都不约而同地将进口棉的冲击列为最重要原因。

    据新疆棉花集团经理魏高成说,集团今年收购棉花26万吨,但到目前为止还有15万吨没销出,主要原因是受到进口棉的冲击。

    “新疆棉花面对进口棉,特别是美国棉花,没了价格优势。”这是很多人士的感慨。今年新疆籽棉收购价平均在5.5元/公斤,籽棉加工费1吨平均在1000元左右。因此,今年新疆皮棉销价平均每吨在1.4万元上下。而进口的美国棉抵港价每吨比新疆棉便宜近1000元,而西非棉到港价则比新疆棉便宜1400元。

    据了解,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5%~40%,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已进口棉花240万吨。如此数量的进口棉花,无疑对新疆棉是强烈的冲击。

    自治区供销社综合业务处处长汪渊4月28日对记者说,2005年进口257万吨的量比新疆同期棉花总产量还高出三分之一。

    海关提供的数据表明,自2001年1月至2003年8月进出口量相抵,我国净进口棉花约414万吨,进口额达60.1亿元。即便如此,上海、浙江、山东等东部省市的纺织企业仍然希望国家打破进口配额发放时间和数量的限制,建议国家实行零关税放开进口国外原棉,以保障企业生产之急需。

    据了解,我国进口棉花主要来自美国、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40多个国家,其中美国棉花占到50%。

    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纺织产业拉动消费量的大幅度攀升。2005年,中国人均纤维消费量从2000年的7.5公斤上升到14公斤,几乎翻了一番,衣着类消费金额由3375亿元人民币增长到6826亿元,年均增幅超过15%。

    国家发改委预测,今后几年,我国棉花产量仍小于消费量,供不应求局面难以改变,我国继续将成为棉花净进口国。而同时,国家农业部《关于2006年发展棉花生产的意见》显示:棉花已成为继大豆和食用油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

    “除了国内棉花终端平均需求量逐年扩大外,进口棉花质量好、价格低也是造成新疆棉优势渐失的重要原因。”自治区农业厅棉花办公室主任马玄说:“进口原棉一致性好,等级均匀,无三丝(异型纤维),而新疆原棉质量不断下滑成为老大难问题。”

    自治区纺织行业办公室行业管理处处长尹晴勤说,新疆棉花如果再不痛下决心扭转这种势头,前景将不容乐观。

    新疆棉急寻突围良策

    新疆棉花销售不畅,除了遭进口棉冲击外,有关人士还将目光投向更深的层面,以求找到应对办法。

    新疆供销社副主任吕永民认为,造成新疆棉花竞争力减弱的原因还有很多。

    棉农、企业、政府都对棉花的收购价格期望过高,造成收购价偏离市场正常价格。2003年棉花价格达到18000元/吨,这对其后几年的收购价走向产生强烈的预期示范。棉农期望出现2003年的价格,而收购企业也待价而沽,期望能以高价卖给生产企业。政府也将棉花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期盼价格越高越好。在这种期盼中,籽棉收购价一年比一年高,每公斤籽棉已由过去的4元/公斤涨到5.5元/公斤。加之棉花收购市场放开后,私人、民营、国有各类企业纷纷试水棉花市场,收购价格常被哄抬,造成新疆棉花价格居高不下,价格优势日渐丧失。

    大量纺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成本意识增强,2004年以前,大多数企业库存都在50天左右。而现在绝大多数企业压缩库存期,仅存20天,现买现用。更有些小企业是零库存,这对棉花的销售带来一定影响。

    国家给进口棉的配额过于集中也造成对新疆棉花的压力。进口棉和新疆棉销售期重合,加之价格、质量等多种因素,给新疆棉造成非常大的压力。

    销售企业手段传统单一、思想保守、机制落后、体制僵化也是造成棉花在销售过程中不能发挥其优势的重要原因。据了解,目前新疆多数棉花经营企业还停留在靠老客户、现货交易的经营思路上,而网上交易、期货交易、套期保值等新手段都没有。

    虽然难题很多,但棉花经营及管理人士都认同一点:提高棉花的质量是新疆棉花“突围”的关键。

    棉花对新疆的意义非同小可。2005年,棉花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所占比重达40%左右,在一些棉花生产区甚至高达70%,棉花产值占这些县级财政收入的60%。

    正是这种重要地位,使其披上了“政治挂帅”的光环,在“讲政治”的光环照耀下,不论市场是扬是跌,棉农都不会受到损失,国家和收购企业都要以“让农民不赔”的价格收购。

    “农民只赚不赔,赔的是国有棉花经营企业。”新疆棉花集团一位人士说。

    二元体制种下诸多隐患

    据新疆供销社吕永民副主任介绍,目前供销社和下属的棉花公司都具有两种职能:一是为“三农”服务,不管市场怎么变化,都得将农民手里的棉花收上来,不让农民吃亏;二是以市场手段经营管理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

    吕主任承认,目前这种二元体制确有很多弊端,使企业很难明确自身的位置和职责。更严重的是,这种大包大揽的收购方式,在保障棉农利益的同时也种下很多隐患。

    自2001年开始,新疆启动优质棉基地建设项目,4年来已投资8.53亿元,为新疆建立优质棉基地注入了“血液”,使优质棉基地成为农民增收的促进剂。但新疆棉花有天时又占地利,为何竞争力反而下降呢?

    “关键是新疆棉农生产加工管理几个环节粗放造成的。”自治区农业厅棉办主任马玄向记者介绍说,新疆优质棉基地虽已建成了3个育种基地,6个原种基地和30个商品种子基地,推广了多项重大技术,但一些地区管理粗放,新技术普及率不尽如人意。

    而粗放管理源自“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旧观念。一些棉花企业的人士说,正是不计代价的收购政策,使很多政府官员和棉农不愿下大力气在品种改良、提高棉花质量上下功夫。

    自治区供销社综合业务处处长汪渊说,新疆棉花可加工能力是产量的两倍多,这就造成新疆棉花流通企业不能顺价销售,加工企业争相抢购棉花资源,导致棉花市场出现混乱,争抢资源忽视质量,收购不分等级,不清理异性纤维,甚至超收水棉的现象,使新疆棉花销售价比成本价还低。

    目前,新疆不少地区棉花生产还是小农经济模式,因生产规模小,成本无法降低,质量无法提高。而美国棉花90%以上由家庭农场生产,平均种植规模在180公顷以上。

    马玄说,现在农资如柴油、地膜、种子、化肥等都在涨价,如果不加大种棉的科技含量,无法降低成本,价格上就没有竞争力。

    据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一些棉花大团由于推广了新品种和田间管理新工艺,年均亩产超过了400公斤,个别地块甚至达到600公斤。这样,即便棉花价格低一点,照样可以获得可观的收益。

    很多人士都认为,国家应采取措施对棉花产业进行扶持。据专家介绍,美国棉花之所以能在亏损情况下继续保持稳定的产量,是因为政府为棉农投入了巨额补贴。美国农业部的数据资料显示,1999年8月至2003年7月间,美国为棉农提供了约124.7亿美元的补贴,而同期美国棉花的产值达139.4亿美元,补贴率为89.5%,巨额补贴使美国保持着世界第二大产棉国和最大出口国地位。

    马玄说,新疆乃至全国应建立符合世贸规则,适合中国国情的对棉农的补贴制度。当棉花价格跌近成本时,国家出台最低保护价政策,以确保棉农收入稳定。目前国家对进口棉花实行滑准关税,建议国家从滑准关税中提取一部分作为专项基金,用于棉农降低成本和风险。

    吕永民说,新疆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应建立政策性保险制度,设立棉花风险基金。国家应像对待粮食一样,建设棉花安全战略。

    新疆纺织行业办公室行业管理处处长尹晴勤说,近年来,国内纺织巨头如广东溢达、浙江雅戈尔、山东鲁泰、山东如意、江苏华芳等纷纷在新疆设厂,他们看中了新疆能源充足、价格便宜、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更看好新疆独特的棉花资源,这些利好消息对新疆棉花既是挑战又是机遇。新疆棉花应立即建立完善的、公平、公开的信息研发机构,迅速提高信息分析能力,动态反映国内外现货、期货价格,解决农民和其他市场主体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积极主动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