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5月2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汽车周刊
专访本田汽车社长福井威夫——
“高大全”的汽车企业未必有竞争力
2006-05-25 04:56:58
本报记者 武卫强
    尽管那个追求“高大全”的年代已经远去,但还是有不少人在迷恋“高大全”。汽车业就有不少这样的人。

    制定产业政策的人士说,“中国要建立两至三家有真正实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为了加快自主汽车业的发展,年初曾有13位知名人士上书中央,提出“集中力量建成1~2家200万辆产能以上的跨国民族汽车公司。”因为有通用、丰田这样的“巨无霸”做榜样,国内好几家汽车企业扬言要做中国的“通用”、“丰田”。

    中国会不会出现世界一流的汽车企业,在向这个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做大和做强哪个更重要呢?日前,在上海举办摩托车GP比赛期间,记者采访了专程来观看比赛的本田汽车社长福井威夫。

    福井认为,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且受能源、环境等多重考验,再度出现产能几百万辆的巨型汽车企业会更加困难。

    他说,汽车产业需要的投入很大,而且是持续投入,在企业规模很大的前提下,如果不能满负荷运作的话,是很容易出现亏损的。他回忆道:“很多年前,在谈论汽车发展模式时,人们都很重视规模,其实大规模有很大的弱势。”

    不结盟,产品至上,只用最优势的可控资源,小投入,滚动发展,追求成功率……这一切是当今世界汽车“6+3”体系中,本田汽车特立独行的发展特征。福井说,本田的目标是把最环保、节能的技术提供给消费者,给消费者最大的喜悦,而不是追求量。

    靠摩托车起家的本田在轿车生产领域也获得了成功,尽管从销售总量看,本田较通用、福特、丰田等公司都低,但每一款具体的车型,本田的销量都名列前茅。这一点,从雅阁在中国的持续热销就能找到佐证。事实上,本田的新车型很少,甚至给人捉襟见肘的感觉。

    记者问福井,在全球汽车公司中,本田是惟一参加摩托车GP和F1两个顶级赛事活动的公司,而且花费巨大,为什么不在量产车的开发上多下一些功夫呢?福井回答说,本田用在赛车上的工程师的确比搞量产车研发的工程师还要多,如果能让开发赛车的工程师也去开发量产车,一定能推出很多新车型,但本田没有这样做,是因为不愿意把目光放得很短,希望为长期发展做准备。

    福井说,本田在赛车运动上的出色成绩为公司在全球市场赢得了很多车迷,这些车迷信赖本田的技术水准,常年累月积累起的品牌形象为量产车的销售拓展了市场,这与维护股东权益是一致的。此外,赛车运动为量产车研发提供了很多实用的技术,就好比给企业发展安装了一台发动机一样。他说,热衷赛车运动是本田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赛车是一种充满激情的运动,能够鼓舞员工们的进取精神,让企业充满活力。

    福井告诉记者,他本人就是因为喜欢赛车运动才加入本田公司的。早年的时候,他曾获得日本国内最高级别拉力赛的冠军。“如果我坚持参加比赛,应该比现在更有成就”。福井对记者说,在本田公司他曾长期负责赛车运动和技术研究所的工作,这是历任本田社长都需有的履历。

    也许,这正是本田汽车更看重技术,并在市场开拓上凭借“一招鲜”,屡屡成功的原因。无论是早年开拓北美市场,还是近年来进入中国市场,在日本几大汽车企业中,本田都是最早的成功者。1982年,本田率先在美国俄亥俄州开工生产雅阁汽车,成为第一家在北美制造轿车的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能够打开美国市场,除了其摩托车的影响力外,还有两件最得力的武器:一是当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CVCC低污染发动机;二是本田工程技术人员对其流水线的缩短性改进。再看中国市场,1999年3月份,第一辆雅阁轿车在广州本田下线。在“有效利用原广州标致资源”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少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路子,用了7年时间将产能扩大到36万辆。

    在汽车界,本田给人的感觉是不事张扬,除了摩托车赛场上的一支独大之外,本田的新闻很少,属于那种“闷头赚大钱”的角色,就如同站在记者面前的福井一样,貌不惊人,走到人群里很难找到他,但却专注于自己的兴趣和发展。福井对记者说,尽管已经不负责赛车运动,但只要能抽出时间,他一定会去看赛车比赛。

    2006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再度迎来“井喷”,产销两旺刺激着中国的汽车人。尽管有产能过剩的预警在先,但新一轮的产能扩张又箭在弦上。此外,基于历史的原因,“散、乱”的汽车业必然走向整合。这都为国内汽车业的规模化、板块化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此背景下,一个必须正视的事实是,膨胀的汽车市场背后,中国汽车业实际的竞争力并不强。放弃“高大全”的发展模式,在基础工艺、技术水准,甚至细分市场上下功夫,本田的成功未尝不是一条出路。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