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6月2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综合新闻
“劳动者之歌”唱响大江南北
2006-06-02 03:04:34
新华社记者 李争艳
    

    苏贵聪、李桂红、珠桑、尹静……他们是我们身边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清洁工、灯塔工、理发师、护理工……但就是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扉的“劳动者之歌”。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联合同步推出大型人物宣传专栏《劳动者之歌》,至今已报道了数十名工作在基层一线的普通劳动者的事迹,讴歌了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

    持续一个多月的《劳动者之歌》系列报道,宣传了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群众观,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向阳说,《劳动者之歌》专栏对杨自会同志先进事迹的报道,在宜昌引起了强烈反响。作为一个普通的公厕管理者,杨自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同凡响的业绩。我们以杨自会先进事迹报道宣传为契机,将学习杨自会精神与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广泛开展了“怎样对待荣辱、怎样对待工作”的大讨论。现在,学劳模、见行动的热潮已经从环卫战线延伸到宜昌的各行各业。

    《劳动者之歌》首篇报道《灯塔工苏贵聪:轮船致谢的汽笛声给我最大的快乐》经新华社播发后,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据苏贵聪所在单位广东海事局的统计,这篇报道及图片被《新华网》、《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等50家主要媒体采用。广东海事局党委向全局干部职工提出,要学习苏贵聪同志甘于寂寞、艰苦奋斗的精神;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精神;认真负责、敬业精业的精神;视灯如命、爱塔如家的精神。

    在中原郑州,当更多的人看到朱和平的事迹后,纷纷赶来参观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专门设立的朱和平先进事迹展。人群中有学生、工人、农民、打工者、下岗失业人员、个体户、离退休干部,有出差路过的干部,还有从周口、驻马店等地远道而来的农民。他们无不为朱和平几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把毕生精力都奉献给环卫事业的精神而感动。

    在《劳动者之歌》所描绘的光荣的劳动者群像中还有农民工兄弟的身影,他就是由农民工成长起来的高级技师徐龙杰。中国石油吉化集团党委工作部副部长何长海认为,对优秀农民工的宣传就是对农民工努力工作的最大肯定,有较好的示范作用。自从徐龙杰的报道播出后,集团其他的农民工也都纷纷向他学习,刻苦学技术,农民工群体展现了很好的发展态势。

    还有很多读者是通过网络了解《劳动者之歌》系列报道的。网友“笨笨的天才”认为,“劳动者之歌”栏目很具浏览性,从环卫工人到养路者,这个栏目把那些最普通但也最不平凡的劳动者的精彩一面呈现给了广大网友。

    据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我要留言: 昵称  密码 匿名发表 注册会员
(本站注册用户请将此复选框钩掉,并输入在本站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发表评论) 
 
查看留言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