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7%的公众担心药品安全
之所以会有这种感觉,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今年4月下旬发生的“齐二药事件”。经查实,由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为假药。截至5月19日,在“齐二药”生产的药品中,又有4个品种被确定为假药。
今年年初,发生在新加坡的“博士伦事件”(2006年初,新加坡有7名市民患上由真菌引发的角膜炎,患者均戴过隐形眼镜。自去年5月以来,当地共发现19人受影响,其中18人曾使用博士伦公司生产的多功能隐形眼镜护理药水。——记者注)同样让中国公众紧张了一下。很快,北京、广州、杭州、南京、成都等地暂停销售美国工厂生产的进口润明水凝护理液。6月9日,博士伦公司证实,该公司生产的润明水凝护理液配方确实存在问题,可能导致眼角膜真菌感染。
接二连三的药品安全事件之后,本报调查显示,88.8%的人开始担心,认为“不知道还会不会有类似问题发生”。
与药价高相比,人们对药品质量问题的感受则没有那么直观。“这个问题不太懂。有时候吃了药不管用,也不知道是不是药品质量有问题。”在国企工作的杨先生向记者抱怨。他说,以后要在这方面多注意注意了。
其实,大多数人还是会关注一下药品质量的,只是这种关注仅限于对生产厂家的选择上。本次调查显示,65.9%的人在购买药品时会“尽量选大型制药厂生产的药品”,40.7%的人坚信“大药厂肯定比小药厂让人放心”。然而,“齐二药事件”之后,35.8%的人说,“我连大药厂都不信任了”。
“可是,我一点都不了解药厂的信息。仅凭我的经验,根本分不清哪家是大药厂,哪家是小药厂。”读者盛先生说,“听得最多的可能就是哈药六厂了,因为整天都能在电视上看见它的广告。”
除了关注生产厂家之外,按照一般人的习惯,去医院尤其是去大医院看病拿药,应该是有保证的。调查显示,46.2%的人用药习惯是“去医院开药,并严格遵照医嘱服用”,39.8%的人“听医生的,开什么药就吃什么药”。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齐二药事件”、“博士伦事件”为代表的一连串药品安全事故中,出问题的恰恰就是大医院、大药厂、大品牌。而这,又折射出我国的药品监管领域存在漏洞。
盛先生认为,作为普通人,我们根本不需要去了解药品生产厂家的信息,如果真的需要这么做,那就是政府的失职。调查数据显示,88.4%的受访者认同“‘齐二药事件’说明,某些政府部门监管失职”的说法。“药品的专业性、技术性非常强,其中的成分、药理等问题,一般人是不可能完全了解的。所以,在药品进入消费者肚子之前最重要的一道监督程序——药品监管部门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调查背景:本次调查执行时间为2006年5月29日~2006年6月26日,收到有效问卷827份,其中回寄问卷358份,网络填答问卷469份。受访者中76.6%为男性,35岁以下的占80.8%,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占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