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7月14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旅游周刊
主题推荐
吃恋昆明
2006-07-14
胡宏屹
    

    四川麻辣烫,贵州酸汤鱼,新疆大盘鸡,东北水饺,兰州拉面,天津狗不理包子,广州煲仔饭,台湾木瓜牛奶,韩国铁板烧,越南硬壳面包,泰国西米露……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与昆明无关的小吃,似乎跑题了。可是,对我来说,这些正是我关于昆明的美好记忆的一部分。因为第一次和这些好吃的东西亲密接触,是在昆明,在我所就读的大学东门外的圆西路上。

    7年前,我独自从江南小城来到千里之外的彩云之南求学,由于之前的十几年总被爹妈束缚在家中吃饭,故所见不多,所“食”不广,脑海里只有对家乡江浙菜的清淡记忆。这条可爱的老街终于解放了我的味蕾,让我一股脑儿地尝遍了昆明的酸甜苦辣麻。

    我们学校以“会泽百家,至公天下”为校训,周边的街区似乎受到这种精神的浸润,其小吃也具备“兼容并包”的气魄。当然,昆明小吃的阵地从未失守过。

    圆西路附近有历史悠久、香火旺盛的佛教名寺圆通寺,还有水光潋滟、亭台倩立的翠湖。湖光山色环绕中,这条路显得尤为质朴,街两侧的房屋没有超过三层的。装修精致的服装店、理发店和音像店频繁易主,而众多因陋就简的小吃店却能稳坐江山多年。

    住在昆明,方向感不好并无大碍,凭着感觉走就好。城市街道曲径通幽处,往往隐藏着地道的昆明小吃。你尽可在摊前驻足放开吃,没有人会反感你的吃相,反倒觉得你“够昆明”。

    昆明城内不乏主题饭庄、食府或会馆,但最受市井百姓欢迎的还是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吃摊。“昆明人殊重口腹,讲吃早午点心,讲吃宵夜,此却是一般居民抱守着传统习惯,似非此不足以言生活。是则享受上不厌精美,更不厌繁多,此可在市面上大小糕点铺,大小吃食馆,吃食摊子,及一些空街过巷,唱着食物名来卖之担子、盘子、背箩、提筐上观察,即足以证明昆明人重口腹……”(罗养儒《云南掌故》)

    圆西路就是昆明的小吃“曲径”之一,随团来昆明旅行的人们通常少有福分被领来这“卧虎藏龙”的旮旯拐角大快朵颐。圆西路长不过200米,各方小吃荟萃,昆明小吃当为老大,价格也颇为便宜。

    我的一日四餐基本能在这里解决。早餐吃烧饵块,1元一套,价廉物美。“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曰“粑粑叫饵块”,饵块用米舂制而成,拍成薄饼状,在泥炭火上翻烤至焦黄,依个人口味抹上芝麻酱、清酱、辣椒酱,还可佐以适量酸腌菜、卤腐、萝卜丝、香菇末、碎花生等,再裹一根油条或者几片卤牛肉即可食用,咬一口,满嘴喷香回甜。上大学时,每天早晨,我都在圆西路买一个烧饵块吃着去上课,进教室前在同学的提醒下忙不迭地抹掉嘴角边的芝麻酱。这成了我大学生活美妙记忆的片断。

    两顿正餐可选择卤饵丝、炒卷粉、大救驾(炒饵块)、涮菜……在云南,米线自然为首选,米线的吃法、烹法各异,繁简不一。“昆明的米线视觉之多彩,味觉之丰富,花样之百出:大锅米线、小锅米线、砂锅米线、卤米线、凉米线、炒米线、过桥米线……凉米线分酸汤、什锦、豆花、鳝鱼等,热米线更是派生出焖肉、鸡丝、肠旺、大酥牛肉……”(老楷《昆明小吃》)。除了“帽子”(佐料)为鱼翅、鲍鱼的米线外,在圆西路上能找到各路口味的米线,丰俭由人。每次回家过寒暑假,我会格外惦念云南米线,瘾发难熬。返校后,第一件事就是直奔圆西路吃一大碗铺着薄荷叶的大酥牛肉米线,胃安生了,心才能安定。

    晚自习后,圆西路是回宿舍必经之路。我不断告诫自己,晚上吃东西会发胖,可是经过烧烤飘香的街道,如何能抵挡得住诱惑?

    昆明烧烤,荤素皆有,我见识狭隘,拿韭菜、茄子、彩椒、小瓜来烧烤,我只在昆明见过。

    夜晚的圆西路烧烤小摊,炭火红红,火星炸响,食客围坐,好不热闹。在我这个外乡人眼里,昆明烧烤中最具特色者乃烧豆腐。专供烧烤之臭豆腐,约3厘米见方,铺在烧烫的铁网上,抹上菜油,烤至金黄,鼓胀,达到外酥内软之境界是为最佳。

    “火王烧烤”店是我和一位好友的宵夜据点,这家店的烧豆腐似乎有一种魔力,隔三差五地让我们犯瘾,无论有多晚,都得来这里报到。卖烧豆腐的小伙计一见是我们,自己就嚷嚷:“20个!”不等答应,便利索地拣出21块臭豆腐放进纸袋里,然后撒上拌有芷兰和椒盐的干辣子面,再插上两根细竹签递过来。我们笑笑,递上两元钱。

    如今在北京工作的好友昨日来电,说:“我又开始想念昆明的烧豆腐了,咋个整?”可惜我爱莫能助,热辣辣、金灿灿的烧豆腐无法打包邮寄。有人想念一个城市,是因为想念一个人,而有人是因为怀念烧豆腐,臭臭的烧豆腐,香飘千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