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7月2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
西门庆成香饽饽是文化低俗化产物
2006-07-21
王纪旺
    山东阳谷县与临清市相距不到80公里,同属聊城市管辖。如今二地共同打起了《金瓶梅》这张牌,前者已经建起了“金瓶梅”文化区;后者请北京大学教授出招,自我定位为以《金瓶梅》休闲文化旅游体验为特色的旅游城市,而且打出了“《金瓶梅》故乡”的旗号。(《人民日报》7月19日)

    应该说,在旅游产业这一被誉为“无烟工业”方兴未艾之际,各地利用自身固有文化资源,挖掘其中潜力,进行旅游开发,本是一件无可厚非之事。阳谷和临清争相把自身视为《金瓶梅》一书的创作背景地,依托书中所反映出颇具特色的宋代市井生活素材,以现实的手法加以还原开发,这也并非不可理解。

    不过,令笔者感到吃惊的是,在对《金瓶梅》这一文化资源进行开发的过程中,两地都不约而同地把视野投向了西门庆和潘金莲——这两个在古典著作《水浒传》与《金瓶梅》中并不体面的角色。譬如,阳谷县的旅游城内有“武大郎家”与西门庆的生药铺、狮子楼酒店等建筑,配以西门庆7个妻妾画像的连环画,更为“叫绝”的是,每天都上演“西门庆初遇潘金莲”这样的特色节目。而正在筹划之中临清《金瓶梅》文化城,其创意比阳谷算是更上一层楼,“武大捉奸”等节目、“新婚鸳鸯楼”等所谓性教育设施,都在建设者的设想之内。由此看来,原本是公认的违背公德的西门庆与潘金莲之间的风流韵事,正在成为两地旅游开发者眼中的金字招牌和香饽饽,成为给其带来滚滚财源的摇钱树。

    出现这种争相瞄准传统文化中的低俗与糟粕成分,捧起反面人物“臭脚”加以开发的现象,实质是一些地方旅游开发部门在看到文化旅游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之时,忽略了其中更为关键的文化导向。因而,也就导致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片面地把满足部分群众的猎奇心理,吸引游客作为第一要务。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