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7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特别报道
吉林乡镇大撤并
2006-07-26

    两年撤并291个乡镇,领导干部减少三成多

    本报记者 彭冰

    吉林省是全国最早免征农业税的省份之一,为推进改革,迄今已撤并乡镇291个,减少乡镇领导职数1874个。用老百姓的话说,“庙少了,自然用不着再供那么多佛”。

    2004年3月,中央决定在吉林省进行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对于农民缴纳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并非一免了之那么简单,原有的乡镇机构行政管理体制、县乡财政体制、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都需要进行改革,以与新政相配套。

    近两年,吉林在乡镇机构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乡镇总数由改革前的915个减少到624个,撤并比例达31.8%。据测算,平均每撤并一个乡镇,可节约公用经费50多万元,如此,全省乡镇一级每年可节约公用经费近1.4亿元。

    乡镇机构减少了,领导干部人数也相应减少。通过分流安置、提前退休、鼓励离岗创业、党政领导干部交叉任职,一把手党政“一肩挑”等方式,吉林省领导干部人数压缩了1/3多。

    为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行政冗员,乡镇内设机构调整亦同步展开。原助理员制改为办公室制,普遍设立“三室一所”,即: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和财政所,这使乡镇内设机构减少了38.5%,全省乡镇行政人员编制也从改革前的2.3万余人,重新核定为1.9万余人。

    原来的乡镇事业单位,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七站八所”,改革中,这些乡镇站所被有效整合。改革后,每个乡镇设置两个服务中心,即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和畜禽防疫服务中心。原每个乡镇均有的农业、林业、水利、农机、计生、文化等事业站所,改为按区域设置。由此,全省乡镇事业站所减少了近2000个,精简30%;事业编制由原来3.5万余人,重新核定为3万余人,普遍实行竞聘上岗,事业单位实有人数,由改革前的4.47万人减少到3.06万人,减少了31.6%。

    “多年来,我们一直想彻底地进行一次改革,但始终没有实质性进展。国家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吉林省税改办综合协调处处长吴国良介绍,改革初期,部分基层干部有畏难心理,认为精简机构和人员,一些矛盾和问题不好解决;还有些干部有消极情绪,认为综合配套改革“把权改小了,钱改少了,事难办了”。但通过统一认识、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及部门分工责任制,“改革已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

    记者从吉林省税改办了解到,人员精简分流,是此次综合配套改革的难点和矛盾集中点。虽然各县都采取了不同方法,但因人员众多、情况复杂,特别是事业单位人员分流安置方面,各地进展仍然存在不平衡问题。据悉,吉林省将争取3年内完成分流,加上几年分流后节省的人员工资,预计将来吉林省一年可节省行政经费2.9亿元。

    事业单位实际精简人数比预期还多

    双阳改革破冰前行

    本报记者 彭冰

    位于吉林省中部的双阳,包括乡镇领导在内的行政人员以及事业编制人员,目前已全部如期完成分流安置,行政人员精简比例达到30.3%,而事业单位人员则实际精简了225人,比预期的还多,精简比例高达42%。

    据了解,双阳在改革之初,也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2/3的人不愿被分流

    2004年6月23日,双阳一举撤掉5个乡镇,使乡镇总数由原来的13个变为8个。与此相应,从乡镇领导干部到机关行政人员,再到站办所等事业单位人员,都需要精简。

    改革前,双阳行政人员编制为347名,改革时核定为242名,需要精简105名,其中仅乡镇(街)领导干部这一级,就需要精简41名。事业编制人员也需压缩近30%,减编151人。

    “对于精减问题,我们特别慎重。这涉及到每个干部职工的职务、利益问题啊!”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人事和劳动保障局局长杨贵有说。

    根据吉林省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全省乡镇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指导意见》,一次性定岗定员结束后,未能竞聘上岗的人员即为分流人员,要在确保分流人员基本生活的基础上,通过提前退休、辞去公职自主创业、列编外待岗等途径妥善安置,实现分流人员的平稳过渡,逐步消化。据此,双阳全面展开了人员精简攻坚战。

    “一是本着‘本人自愿’原则;二是保留原待遇,即使离岗仍能拿到基本工资,乡里还承诺,年节发福利一个不落下。”杨贵有说。

    但阻力也在意料之中。尽管政策非常优惠,可多数人“恋岗情结”严重。“在岗位上干了这么多年,突然让离开,心情能一样吗?”有人说,“宁可少挣几个工资,你也别让我下,毕竟在岗上还能管点儿事”。干部们也嘀咕:“位置怕是保不住了,不一定给我整哪儿去了。”

    “用老乡的话说:在岗位上混吃混喝多少年了,这地方挺好,让谁走,谁心理能平衡?坦白地讲,三分之二的人,都不愿意,只有那些自家有产业的愿意。”双阳税改办副主任刘清双说,“有些人,当时想拖着不走,后来一看改革的力度,自己无异于螳臂挡车,只得下来。”

    “出来自谋职业后,我觉得收获很大”

    佟家乡财政所的老黄,在所里干了20多年,根据政策,工龄满20年、年龄满55周岁的男性,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组织上动员老黄退休,他就是不同意。为此,乡领导多次找他谈话,最后才算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提起老黄,山河街道办副主任董海峰乐了:“几天前碰见老黄,他正给一个澡堂子看门,见了我乐呵呵地说,亏得那时候下了,现在每月能多收入四五百元,把家也从乡下搬到街道了”。

    王守波原在齐家镇农业服务中心农业站当负责人,属于事业单位中层干部。合并前,两个乡镇的农业(机)站共有18人,合并后,编制是15个,多出3人,必须分流。大家都不愿意走,就竞争上岗,谁胜出,谁留下。

    “改革前,乡镇先做了一次动员,几天后,工作组进驻,向大家讲解政策、帮助大家分析出路。我当时有三条路可以选,一是继续留在农业站,二是调到其他站,三是到社区。我在乡下工作了10多年,可家在双阳区,一直两头跑,不方便;另外,考虑国家对社区工作越来越重视,这里也是个发挥才能的好平台,所以自愿选择了分流到社区。”王守波如今感觉自己的选择挺正确。

    32岁的刘大尉,是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后供职于双阳区奢岭镇农业经济管理站,人员分流安置改革时,他毅然选择了“离岗自谋职业”,现在一家贸易公司做得有声有色。

    “原来的工作,月薪只有700多元,我本来就是个爱闯荡的人,一直想无牵无挂地在外面闯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听到人员分流安置政策,我很高兴。”刘大尉告诉记者,他先是应聘到一家代理某品牌润滑油的公司,因为干得不错,后又应邀到另一家公司,如今在行业内也算小有名气。

    “出来自谋职业后,我觉得收获很大,既增加了很多经验,又积累了不少资金,生活非常有意义”,刘大尉说,他打算在二三年内自己创业。

    改革是否有成效,关键要看一把手的力度

    双阳区税改办副主任刘清双,将改革成效总结为四点:一是节约了大量行政经费;二是有效整合了各种资源;三是解决了乡镇机构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等问题;四是基层政府职能得以转变,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

    从乡镇领导干部岗位调至税改办工作多年的刘清双,对此次改革感触颇深。“2002年之前,上面曾要求撤并乡镇,我们也想撤,作了好几套方案,但哪个也落实不了,张罗几次都不行,掂量哪个也撤不了。”他说,“改革中肯定会有困难,但事在人为,特别是要看一把手的力度”。

    据当地一些官员介绍,双阳区委书记方曙光,在任九台市委书记时,就把30个乡镇并成了18个。这次双阳免征农业税综合配套改革,他改革的力度也非常大。

    连“降”三级

    本报记者 彭冰

    今年51岁的董海峰,是双阳区此次改革的亲历者,也被某些人开玩笑地称为改革的“受害者”。

    2003年,48岁的董海峰当上了双阳区齐家镇党委书记。2004年,乡镇撤并,领导干部职数相应精简,他被调到山河街道办事处当主任。2005年,改革进一步深化,实行“党政一肩挑”,他又改任为常务副主任。

    从镇党委书记到镇长,再从主任到常务副主任,虽然改革的政策是“级别、待遇不变”,但给人的感觉却是,董海峰这两年连降了3级。

    这并非因为能力问题,但面对势在必行的改革,董海峰别无选择。

    从镇党委书记到街道办常务副主任

    2004年6月23日,双阳13个乡镇一举撤并为8个。

    “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当初,包括我在内,各乡镇大多数领导干部都反响较大,有人不同意合并乡镇。一合并,多出来的领导怎么办?”董海峰并不隐讳当时的心态。

    干部们迟疑观望,主要出于这么几点考虑:一是合并后,乡镇变大了,可能不便于领导和管理;二是从群众的角度看,被撤乡镇的老百姓到乡政府办事,跑的路远了,有困难;三是被合并乡镇的工商户有损失,特别是那些原在乡镇政府周边做小买卖的。当然,勿庸讳言,干部们最大的疑虑恐怕还是自已的“位置问题”,原来13个乡镇党委书记,撤并后肯定要下来5个,谁愿意下?

    形势对董海峰颇为不利。面对最终的调任,董海峰还算“心态平和”,二话未说,服从安排。事后,区委方书记在400人大会上表扬老董“高风亮节”,这一来,董海峰更“无话可说”。

    2005年7月,“党政一肩挑”改革又拉开大幕。按要求,乡镇党委书记同时兼任乡镇长,原有乡镇长不再是基层政府法人代表,全部转为常务副乡镇长。改革利剑所向,依然是精简领导干部,提高行政效率。

    “除回族乡外,另7个乡镇长被找来集体谈话。政策是,改革后,党委书记实行三不管:不管财政、不管人事、不管采购及工程招投标。变成常务副乡镇长的,则实行三不变,待遇不变、级别不变、分管的工作不变。”董海峰看得很开,“对我而言,就是名变了,实际管的事没变。”

    有第一次大刀阔斧的改革做基础,第二次改革比较顺畅,阻力不大。这一次,董海峰从山河街道办主任改成了山河街道办常务副主任。

    从怀疑改革到肯定改革

    抛开个人得失不计,回过头来审视改革的利弊,董海峰显得心平气和。他说:“通过这两年实践,我思想变了,改革确实有好处。”

    “乡镇撤并,为纳税人省了钱。”董海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锅炉少了,一个乡镇一年就能省20万元;公车少了,由原来的5辆变成现在的3辆,仅此一项每年就省出约14万元;单位少了,迎接各种达标、评比的招待费也降低了;最重要的,被撤并乡镇的原有资产闲置了下来,还能再利用,盘活或让其增值……”

    细算下来,双阳区财政所的资料显示,撤并5个乡镇,全区一年可节约办公经费500万元。

    佟家乡的变化令董海峰深受震动。乡镇撤并时,佟家乡被并入了山河街道办事处。“原来佟家乡是典型的农业小乡,财政非常困难,没有工业企业,几乎没有税源,干部的工资发放常常拖好几个月,机关食堂要买两斤干豆腐,都没人敢赊。”这样的境况,要发展社会事业,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佟家与山河这两个乡镇合并,是强弱结合,以强带弱,互相补充。”董海峰说,佟家没有矿产资源,而山河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过去,区里一年给佟家下4000万元的招商引资指标都完不成,合并后,一共完成了3.9亿元。合并后的一年半中,佟家就上了3个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山河把佟家的经济给带起来了,现在佟家敬老院的老人,吃得好了,房子漏了马上就修,学校也变了样,社会事业发展非常快。”

    让董海峰津津乐道的还有,原来山河、佟家加起来有公务员56人,合并后是32人,乡镇站办所事业编制人员也精干了。人少了,活也都干了,而且还干得不错。原来很多人没活干,改革中,把年老体弱的分流了;竞争上岗,把没能力的淘汰了,剩下的都是年轻体壮、精明强干的,加上实行全员聘用制,所有人都有了危机感,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