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8月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阅读周刊
大家说书
“快餐图书”谋财又害命
2006-08-07
周士君
    

    “尽管现在每年出版的图书,要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得多,但真正的好书却少之又少!我每次到书店买书,除了目之所及的少数几本书能拿上桌面外,大量垃圾图书充斥着市场”。

    ——毕淑敏

    近年来,“圈钱”的“快餐图书”频频上市,由于其紧卡“时代脉(卖)点”,因而往往能赢得不少读者的眼球,最终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收成,也是很自然的事了。

    时下,“快餐图书”之快已到了“迅雷不及掩耳”的地步。比如某明星离婚的绯闻刚刚闹出不久,出版商很快便策划出了诸如“与×××不得不说的故事”之类跟进型“快餐”;再比如素质教育的理念刚刚萌芽,诸如《哈佛女孩×××》、《哈佛天才》等阐述所谓素质教育真谛的“经典”纷纷上市,令读者趋之若鹜慷慨解囊。

    尤其在刚刚结束的德国世界杯前后,书界出版了不少有关足球的“时令快餐”,诸如声称印数达20万册的《大力神之光》闻风而动,抢先上市。一位中国足协的前官员,竟也适时推出了自己有关足球的巨著。只是这次读者仿佛突然清醒了似的,不仅实际只印了5万册的《大力神之光》尚有许多“待字闺中”,就连那位曾在中国足坛叱咤风云的足协官员的巨著,其“卖相”也格外惨淡。

    “快餐图书”成书快,却又常常“萝卜快了不洗泥”。中东战争刚一爆发,国内出版界便闻风而动,并齐刷刷地瞄准了“战争枭雄”萨达姆·侯赛因。只是这次出版界依旧失算了,因为没想到一场原本旷日持久的战争,竟然几天便战出分晓,“枭雄”也迅疾变成“地鼠”。结果原本期望火一把的“快餐图书”,甚至没能与读者谋上一面,便堕落为“垃圾图书”,直接进入造纸厂的纸浆池了。

    然而,对于那些掏腰包买回策划失败的“快餐图书”阅读的读者,却分明赔了“金钱”又“伤神”。尤其是对于那些真假难辨、良莠不分的孩子来说,他们一头扎在“快餐图书”之中,就如同在文化沙漠中开凿着一口口无水的干井,更无法吮吸到其梦想的诱人的甘泉,反而将时间大量浪费在“快餐图书”中。按照鲁迅先生的说法,浪费别人的时间便是“图财害命”。

    “快餐图书”最大的罪状就是往往“既谋财又害命”。此外,还有不少暴力和淫秽作品泛滥其中。在去年举办的贝塔斯曼书友会上,作家毕淑敏愤怒地表示,“尽管现在每年出版的图书,要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多得多,但真正的好书却少之又少。我每次到书店买书,除了目之所及的少数几本书能拿上桌面外,大量垃圾图书充斥着市场。”她还说,这些书不是胡乱拼凑的便是毫无编辑思想可言的。有的书还找来一群专家推荐,虚张声势引人侧目。这种出版物可谓谋财害命。所以她建议成立一个公正独立的荐书机构。的确,在阅读领域若没有一个维护读者权益的维权机构,导致广大读者破财又窝心的龌龊阅读的“垃圾图书”,也便不可能自行“退市”。

    当坊间被近似文化垃圾的“快餐图书”充斥时,书籍便不仅不再具有任何的文化传承及研读价值,而且还可能成为夹病带菌的龌龊载体。对那些名曰“快餐”的“垃圾图书”,有关机构难道还不好好管上一管吗?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