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8月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文化周刊
大学生戏剧节:在粗糙简单中释放真诚
2006-08-07
本报记者 桂杰
    

    在2006年大学生戏剧节(以下简称大戏节)的发布会现场,参演的大学生演员早早就开始在舞台上旁若无人地朗读剧本,一直到发布会正式开始。据主办方称,这一安排的寓意正是青年戏剧的特点——无论环境如何,戏剧都是大学生一直都在做的事情。

    8月11日,大学生戏剧节又将在北京开幕。

    记者了解到,在过去的6年中,随着大学生戏剧节影响力的扩大,各地针对大学生戏剧的活动逐渐活跃起来。在这种活跃气氛的带动下,大学生戏剧的创作力量逐渐加强。今年的大学生戏剧节,除了有29部戏在北京的主会场演出外,在成都和广州的两个分会场也同时举办学生戏剧节。

    舞台不是“理想”中的封闭空间

    几年来,在大学生戏剧横空出世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纯粹、热情、鲜明”是他们高举的旗帜,但同时学生戏剧也面临种种指责:粗糙,是他们;简单,是他们;不专业,也是他们……然而,如果你转换一下思路,就会发现,在那些缺陷、不可逾越的障碍的另一边,还有着斑斓的图景,在那些粗糙与简单之处,在那些缺少专业知识的空白处,还可以看到一种不加掩饰的真诚。

    不可否认,在以往每一年的大学生戏剧节上,都有许多观众指出年轻的戏剧创作者容易把自己封闭在舞台演出中,过于着重情绪的宣泄而忘却了生活的丰富性。大戏节组委会有关人士表示,今年,他们欣喜地发现许多作品非常清晰地呈现着现实生活的多种面目。像《辛迪·蕾拉》、《如果是喜剧》、《寝室故事》都具有学生生活的浓郁气息。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南京大学剧社排演的《“人民公敌”事件》。这部戏以一群年轻人排演易卜生的《人民公敌》为线索,以戏中戏的结构,讲述了这一群年轻人力图以演出《人民公敌》为契机,参与到家乡治理淮河污染的现实中。但在排演的过程中,他们逐渐感受到舞台不是“理想”中的封闭空间,它随时会受到外界生活的干扰。这个干扰,来自经济的压力或者生活的背叛。专家表示,这个戏的“戏中戏”的结构,构成了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碰撞。

    把莎士比亚带到老百姓身边

    为了丰富大学生戏剧节的观众人群,此次大学生戏剧节与北京朝阳区“九个剧场”联合,推出“戏剧进社区”的活动。在大学生戏剧节期间,南京广播学院戏剧社带来的广场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将深入到街道社区,朝阳区文化馆门口,把莎士比亚的经典剧作带到普通老百姓身边。

    今年恰逢贝格特诞辰100周年,为了表达对这位20世纪戏剧大师的敬意,北京理工大学太阳剧社重新排演了《等待戈多》。在这部戏里,他们并没有延续着一直以来“荒诞剧就是大家都看不懂”的思路,在维护原剧精神的前提下,努力地使演出接近当下的中国百姓。

    而来自夏威夷大学的《哈姆雷特主义》,其改编、导演者王羽中此前是北京大学剧社的成员,王羽中目前在夏威夷大学攻读东亚戏剧。在学校他与同学完成了《哈姆雷特主义》,并在夏威夷地区成功地进行了商业演出。与顾雷致力于发掘原著的隐秘魅力不同,王羽中的作品则是拆散了作品的结构,致力于把作品中的元素与当下生活做紧密的对应。此次他不远千山万水回到北京,与北京的演员合作,把自己的作品带到北京观众面前,希望与家乡的父老乡亲一起分享他的戏剧经验。

    “不能因为你是大学生戏剧节社会就必须关注你。”北京市戏剧家协会秘书长杨乾武说:“大戏节如果只局限于校园里的大学生,戏剧节只会越来越狭隘,因此要积极拓宽它的外延。”杨乾武认为,要把大戏节延展成为青年戏剧的平台,剧目也不能光局限于自娱自乐,还应该对社会文化作出贡献。

    民众戏剧拓宽大戏节视野

    来自上海的“草台班”是一群“业”戏剧人,平日,他们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这些人基本上没有表演经验,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寻找到戏剧作为自己的表达手段,表达自己对于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的一种思考。《狂人故事》就是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把自己思考的所得所想呈现为一部独特戏剧的剧场作品。

    此外,韩国以及台湾民众戏剧人的加盟,使得此次大学生戏剧节的面更为宽广。韩国的民众戏剧工作者,常年活跃于城市与乡村,以戏剧的方式参与到民众的生活中。他们是专业的戏剧工作者,但他们面对的群体却超越了“观众-消费者”。他们经常是在街头巷尾、在帐篷里、在田间演出,给普通百姓带去艺术的享受,也表达普通百姓的疾苦。来自台湾的张艺生也是这类民众戏剧的参与者。此次,他们在北京都将以独角戏的方式,以形体、面具、舞蹈为表现手段,呈现一出出“一个人的戏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大学生戏剧节邀请了江苏省柳琴剧团的柳琴戏《喝面叶》参加演出。柳琴戏是一种非常乡土的民间小戏,它一直在江淮大地活跃着,与村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部小戏就是日常农家生活的即景戏。在戏剧普遍崇尚西方、现代的氛围中,这台具有浓郁乡土风情的地方戏,将带给参加戏剧节的年轻戏剧人另一种视野。

    大戏节组委会成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研究员陶庆梅说:“国外各种小的戏剧节很多,但在我国面对青年人的剧展却非常少。很多青年人有才华和激情,但他们没有空间和资金,也缺乏做戏剧的动机和可能性。大戏节的资金有限,但可以帮助一些戏剧人才成长起来。”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