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8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
喜见政府决策青睐网络民意
2006-08-11
高福生
    

    “我是一个游走他乡的邵阳伢子,每天晚上我都会雷打不动地观看湖南新闻,昨晚看到有这么一个征求活动,我很想说一些话,并希望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真正想为民办事的一个举措。”一名自称“在浙江工作的湖南子民”的网友,这样评价“红网论坛”上新开的“湖南献策”版。(《文汇报》8月10日)

    据报道,在距中共湖南省委第九次党代会开幕还有3个月之时,“迎接党代会,共谋新发展”献计献策活动8月9日正式展开。主办方希望借助便捷、清晰的网络平台,将“在湖南的湖南人,在外地的湖南人,在湖南的外地人,以及所有关心湖南发展的人们”,一“网”打尽。这被称为是“中共湖南省委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民意征集活动”。

    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网民已达1.11亿,占世界网民总量的11%。1亿多网民,包括上至总书记总理,下至普通百姓,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尽管网上表达对许多群体有许多障碍,但相对于其他表达通道,它更开放、自由、快捷、原汁原味和草根,成了党和政府了解民情的重要“耳目”。正因为网络舆论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所以中央对网络舆论越来越重视。前不久,《半月谈》杂志以“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网络舆论”、“民意汇入中南海”为主题,报道了中央领导对网络舆论的高度关注。

    除了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不止一次地对网络民意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外,地方领导干部青睐网络民意也颇多佳话。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多次表示,要把网络民意作为“工作的重要参考”;深圳市委书记李鸿忠不但在网上阅读了一位青年人发表的对该市工作提出批评的1万多字的长篇文章,还和这位青年人会面交流看法;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经常上网浏览网站的评论栏目,甚至记住了一些评论文章的题目,并坦言自己从这些评论文章中受到了启发……

    这些事例表明,网络传播方式已成为中国公众表达民意、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舆论平台。网络独有的交互性特点,使得网络民意不仅有精英阶层言论,还有来自其他阶层的声音。纵观网络民意,不论是反腐倡廉、寻求社会公正,还是渴求社会和谐,绝大多数网民所表达的意见,代表了底层百姓的呼声,是众多不上网的“农民、民工们”所想而不能表达的。听取大多数网民的意见,无疑听取了广大民众的意见。

    我们经常说,领导干部要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倾听百姓的声音。现在网络的兴起和发展,为各级领导干部打开了一条新的“倾听”通道。这些“送”上门的民情民意,没有装饰,没有掩蔽,有的甚至是唇枪舌剑、针砭时弊,但绝大多数是真实的表白,可信度是任何汇报都难以比拟的。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湖南首开先河,大声势、广范围征集民意民智,以此来“左右”政府政策走向,实在是令人叫好。这种在虚拟世界有序达成的民主,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拉近了执政者与民间的距离。期待湖南的此举能在“高调”前行中日臻完善,既听精英建言,也听草根发声,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