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8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特别报道
超强台风“桑美”登陆始末
2006-08-11

    发布预警 运筹帷幄

    8月8日下午,浙江省气象台发布台风警报,今年第8号强热带风暴“桑美”将于9日夜间至10日上午进入东海南部海域,最大可能于10日下午至夜间在浙江中部到福建北部沿海登陆。

    同日,浙江省防办发出《关于做好今年第8号台风(桑美)防御工作的通知》。

    8月9日晚,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连夜全面部署防御超强台风“桑美”。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要求各地把防御“桑美”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紧急任务,“宁可十防九空,决不能万一失防”。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要求各地党政领导立即到防台风第一线,积极组织危险地带人员梯次转移。如果因为工作不到位,该转移的不转移,或者转移不到位的,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截至23时,浙江省已转移危险地带群众167249人,回港避风船只25947艘。

    8月9日22时30分,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委副书记梁绮萍又一次来到省防汛指挥部,与坐镇指挥的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德章一起分析“桑美”的最新发展趋势,并对防御工作进一步部署。截至当日20时,全省已安全转移海上人员26.6万人。

    温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8月10日凌晨5时左右,福建武警总队宁德市支队直属大队出动官兵60人,连续战斗6个多小时,先后在三都澳斗帽岛、樟湾镇拱屿村、门下村,以及八斗坞海上渔排上,协助当地政府转移岛上居民和养殖户共900多人,船只20余艘。8时许,总队政治部副主任阮嘉明带领直属支队210名官兵,迅速赶赴宁德市增援。

    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超强台风紧急警报。

    7时,浙江省温州市气象台发布台风红色预警信号,该市召开抗台风紧急动员大会。温州市代市长邵占维称,此次逼近温州的超强台风“桑美”,是近40年来对温州影响最大的台风。目前,台风的动向已经比较明确,将正面袭击温州。

    9时,温州市防指提醒市民:温州市有可能大范围停水、停电、交通中断,请市民做好储水、储粮、紧急照明准备。

    9时15分,温州交警对洞头灵霓北堤实行封道,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温州飞往深圳、海口、重庆等方向的部分航班停飞。

    8月10日上午,浙江省政府决定对台州、温州和宁波市南部的沿海地区采取紧急措施:立即采取停工、停学、停市等一切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人员户外活动;居住在沿海一线海塘、二线海塘内的群众,转移到二线海塘后面的安全地带,防止发生重大伤亡。

    几乎在同一时间,福建省防汛办对做好水库安全度汛工作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全省所有水库都必须有人值守,强化24小时值班,加强巡查,杜绝水库无人值守,一旦发现险情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进行处置,确保安全。

    从8月8日始,福建省通信管理局组织省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向全省手机、小灵通用户发送防台风公益信息。截至8月10日10时30分,已发送507万多条次。记者发稿时,手机短信仍在继续发送中。

    11时,浙江省温州市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紧急警报(红色)。温州市宣布进入防台风紧急状态。温州市防汛指挥部要求:一、各地工矿企业、商店、学校等单位,立即停止从事与防台风无关的生产经营和教育等活动,集中精力搞好防台风工作;二、以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原则,沿江、沿海、低洼地带、地质灾害点和工棚、危房人员,要立即开展安全大撤离,其他人员也要注意自身安全;三、学校、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各类公共设施,要全力做好向安全避险人员的开放工作;四、坚持防台风抢险救灾优先,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要无条件服从和支持各项防台风抢险救灾行动的开展。

    百余万民众大转移

    在温州市龙湾区灵昆岛上,记者看到一片“繁忙”景象。路边停着不少大客车,大量扶老携幼的人们在边防官兵和当地干部的引导下有序地乘车离开。还有一些客车上乘坐着清一色的年轻人,他们是当地一些企业的外来务工者,企业和镇上正组织车辆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方。

    到了镇上,记者听到一个小晒场的大喇叭里传来声音,讲解台风的情况和转移线路。一名当地人告诉记者,“广播员已经喊了一个上午了”。

    截至10日12时,福建省安全转移人员56.9万人,陆地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工作仍在有序进行。此时,“桑美”距离苍南县金乡镇70公里至80公里,并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继续前进。

    12时左右,受天文大潮的影响,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金垂村的金垂海堤出现险情,堤坝后的100多幢民房,500多亩养殖塘和3000多亩龙眼果园危在旦夕。紧急关头,武警宁德市支队50多名官兵迅速赶到现场,与驻地群众一起装填沙包、打木桩,连续奋战5个多小时,使海堤化险为夷。

    12时25分,浙江省气象台将台风预警信号改为红色。

    截至13时,浙江省共转移765486人,回港避风船只33727艘。截至14时,温州11个县、市、区共转移居民509708人,7677艘渔船回港避风。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称:此次人员转移人数已达到历年最多,远远超过去年“麦莎”转移的33万人。

    当天下午,国家防办副主任田以堂一行一下飞机,就风尘仆仆赶到温州市防汛指挥部,检查指导该市防台工作。

    14时30分,温州市防指发出“防台一线干部撤离危险区域”的命令,称此次超强台风强度强、风力大,极易形成狂风、暴雨、天文大潮“三碰头”,造成重大灾害。为确保防台一线干部的安全,现命令:处于防台一线危险区域的所有干部,必须于10日16时前撤离至安全区域。

    15时,记者在温州苍南县龙港镇一所学校看到,大约有200名外来务工人员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组织下,到这所学校避台风。当地政府还为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准备了食物和饮用水。

    转移工作并不顺利。不少居民担心家中财物,“宁可死守,不愿转移”。而遍布温州各区县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中,有不少是居住在地下室或木泥房里,因为对台风灾害缺乏概念,也不愿意转移。工作人员需要通过广播、电话、劝解等各种动员方式,才能让这些居民登上政府统一调度的转移车辆。

    一些村干部干脆骑着摩托车搜索各处死角,丝毫不松懈。南麂岛11名村民,10日上午已被转移到南麂客运站,下午见风雨小了,便回家取东西,没想到骤时风雨大作无法返回。幸亏镇政府、边防派出所等前往解救,才使村民安全返回客运站。

    15时30分,“桑美”中心移到距温州大约45公里的东海西南部海面,中央气象台预计17时左右登陆浙闽交界处。

    16时,温州市气象局发布超强台风“桑美”紧急警报。16时起,舟山所有岛际交通全部停航,包括普陀山在内的舟山岛上所有景区也已经关闭。

    16时30分,温州网播出快讯:台风“桑美”预计在1小时后登陆!台风让温州市防汛指挥办公室的备战氛围变得愈加紧张。参加此次抗台风工作的市水利局水电处处长陈隆吉介绍,目前全市已有11万党员干部赶赴抗台风第一线,而几周前即开始部署的抢险救灾措施也已在紧张实施中。全市各大水库预排放空,温州以备战姿态等候“桑美”登陆。

    受“桑美”严重影响,截至16时50分,福州长乐机场13个进港航班、12个出港航班被迫取消。高速公路福鼎段实行了交通管制。

    17时,浙江省苍南县宣布进入紧急状态。新华社记者在苍南县龙港镇看到,当地的街道上积水很深,基本已经没有行人,所有的商店都已经关门停业。路边有多辆三轮摩托车被大风吹倒,路边还有多处广告牌和树木倒下。不时有墙壁倒塌和广告牌被刮倒。截至17时,浙江省共转移 1001307人。

    苍南、福鼎遭受重创

    17时左右,由于风力太大,在福建省福鼎市沙埕港海域避风的台轮“鸿兴”128号、“勇顺利”6号脱锚遇险,两艘台轮各有4名台胞失踪,至今没有消息。在同一海面,还有一艘福建籍渔船“闽鼎渔”1556号在莲花岛触礁,4人失踪,下落不明。

    17时25分,“桑美”在闽浙交界的浙江省苍南县马站镇沿海登陆。狂风暴雨在温州全市“咆哮”。浙江卫视在苍南县预设的96个摄像头,只剩下两个能正常使用。曾经平静的温州街头,突然难见行人。温州电视台一名记者在过街天桥采访时,必须抓紧栏杆,才能站稳。强风暴雨持续了1个多小时,为历史罕见。据不完全统计,苍南县房屋倒塌至少已有上千间,全县40%的乡镇通讯中断,97%线路停电,许多乡镇交通中断,全县30万亩晚稻全部被淹。全县已有80多人受伤。县委副书记苏庆明说,目前尚未接到有人员死亡报告,但情况不容乐观,县里为了抢救一个伤病员,派了3辆车,但全部翻在路上。

    “桑美”登陆后,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18时左右进入福建省福鼎市。从16时至19时,福鼎市刮起了15级以上狂风。暴雨倾泻,一家酒店的大门玻璃被强风吹打得粉碎,路边的两棵树被拦腰截断,一些树枝和广告牌在空中乱飞。记者在福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看到,狂风已把这个指挥部不少窗户玻璃刮破,好像要把这个指挥部刮倒似的。目前福鼎市交通、电力、通讯几乎陷入瘫痪状态。另据了解,福鼎市已有两人死亡。

    19时,“桑美”由超强台风减弱为强台风。台风中心以每小时20公里的速度继续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浙江省气象台台长王东法介绍,台风“桑美”将基本保持西北偏西方向,穿越浙闽边界,最后进入江西。

    21时,“桑美”已减弱为台风。

    21时13分,在受困大约7小时后,受台风“桑美”影响,在浙江乐清湾水域失控货船上的4名船员被成功解救。

    22时40分,苍南县政府得到消息:金乡镇河尾村大批房屋倒塌,至少有30人被压在废墟中。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救援力量,从各乡镇向出事地点赶赴,并向解放军求救。

    综合本报记者、通讯员、新华社报道

    采写:林蔚 董碧水 何春中 胡新如 陈再强 叶海炼等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