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8月1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要闻
河南西平:高考落榜青年是个宝
农村科技拔尖人才 落榜青年占了大半
千人创办经济实体 带动万户乡亲致富
2006-08-13
赖小青 胡军华 本报记者 宋广辉
    

    “高考落榜对我的打击很大,有段时间我的心情很糟糕,几乎看不到人生的出路。后来我意识到,考不上大学,说明我考试不行,并不代表我脑子不行。”王金元说,既然没有大学文凭,城市里的“白领”工作基本上就与自己无缘了,但在农村创业,他的聪明才智有更多用武之地。

    王金元是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盆尧乡于营村青年农民,曾经在南方几个大城市打工数年,后来回家乡创业。2000年,在乡团委的帮助下,他开办了一家打火机配件生产企业,如今年产值己达多500多万元,吸收了100多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无独有偶,1999年,年仅18岁的西平县柏亭办事处桂李村青年农民李兴旺高考落榜后,自费到北京学习畜牧养殖技术。2001年,李兴旺放弃了在北京一家饲料公司月薪近2000元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创业,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农村信用社的帮助下,他建起了蓄栏上千头的养猪场,还创办了一家饲料公司,年纯收入50多万元,同时带动周围乡村400多农户走上致富路。

    眼下,像王金元、李兴旺一样,西平县每年都有一批高考落榜青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成为农村经济的“领头雁”。据统计,2003年以来,西平县有400多名落榜青年入了党,50多人当上了村干部,300多人利用所学的实用技术,在农村创办企业200多家,年总产值达9000多万元,另有1300多名落榜青年创办其他经济实体,带动约1.1万户农民走上致富之路。在该县举办的历届“农村科技拔尖人才”评选中,186名获奖者有一半以上是高考落榜生。

    西平县是一个拥有70多万农业人口的农业大县,农民文化基础薄弱。该县每年都有近千名高考落榜生,他们文化程度在农村相对较高。县委、县政府认为,这是一笔宝贵的农村人力资源。为了鼓励引导他们扎根农村谋发展,县委和县政府制订了5年培训计划及配套措施,把高中毕业回乡青年登记造册,以县农村青年经济管理中专班、县农业广播学校等为阵地,组织落榜青年参加实用技术培训。落榜青年学习技术可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助,创办企业的可在土地审批、贷款等方面享受优惠。

    “农村落榜青年虽然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但是没有失去理想信念。只要对他们进行大力支持和培养,落榜青年就能成为农村建设的生力军,甚至是主力军。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作对了。”中共西平县委副书记张树营说。

    说起宋集乡宋集村党支部书记刘香莲,村民们都交口称赞。刘香莲也是一名高考落榜青年。落榜后,她到县农业广播学校学习黑木耳种植技术,后来种植黑木耳6万根,年纯收入5万元。2003年,刘香莲走上了宋集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3年来,她带领全村发展种植黑木耳120万根,产值118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670万元,使宋集村由一个后进村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小康村、科技示范村。

    权寨镇朱杨村青年农民朱洪亮,落榜后刻苦钻研出了“麦、烟、薯”套种一年三熟技术,使每亩地的产值达到3500元。他因此还被评为全市“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目前,朱洪亮钻研的套种技术己在驻马店市全市推广,仅在权寨镇就推广“麦、烟、薯”套种6000亩,年增加农民收入500万元。

    本报西平8月1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