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8月2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经济人物
知情人揭开20年国际狩猎秘密
2006-08-23
本报记者 刘世昕
    

    实在不愿意成为公众人物,但又愿意说说自己在国际狩猎生意中20多年的经历,知情人李华(化名)先生昨天多次嘱咐记者一定要隐去他的名字。

    一场“意外”——本应在8月中旬举行的国际狩猎权拍卖会日前被国家林业局临时叫停——使得李华先生下半年有可能经营惨淡。一直以为对此次狩猎权竞拍胜券在握的李华先生,老早就向海外市场发出了邀请,最早一批来中国狩猎的客人订的来京机票是9月5日。

    国际狩猎业务,差不多占了李华先生那家旅行社主营业务的1/3。“我国暂停国际狩猎消息传出的那几天,我们接到了各种抱怨、甚至怒骂的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现在还因违约四处向客户赔礼道歉的李华先生一脸无奈。

    李华先生原先对国际狩猎权拍卖志在必得。这是因为,长期以来,包括李华先生经营的旅行社在内,国内从事国际狩猎业务的旅行社和机构总共有4家,而参加此次拍卖的也就是这几家,也就是说,大家只不过通过拍卖的形式把今年狩猎的份额划分、确定下来,而以往的规矩是“打一次,向有关部门申请一次”。

    李华先生和他的同行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场已经有20多年历史的特殊贸易会由于审批部门的审批形式从“内部审批”到“公开拍卖”变化而可能搁浅。他更没想到,国际狩猎这个在业界公开的秘密一经披露会备受公众指责。

    国家林业局的资料显示,从1984年我国在黑龙江建成第一个国际狩猎场到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总共25个国际狩猎场,狩猎物种涉及盘羊、岩羊、马鹿、扭角羚、野牦牛等十几种野生动物。

    国家林业局的网站显示,1989年,国家林业部曾下发过“关于实行《特许猎捕证》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对“外国人来我国从事狩猎、采集标本等活动”有简要的规定。

    当时开了这个口子的一种说法是,好多国家都对外国人开放狩猎,所以“礼尚往来”。在李华先生看来,国际狩猎实际上一直不存在暗箱操作,因为相关信息在政府部门的网站上都有。

    确实,在国家林业局的网站上,能找到吉林、甘肃等省专门针对外国人狩猎出台的文件。另外,仔细阅读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的职责,可以看到“审核国家植物园、野生动物园、国家禁猎区和国际狩猎场,并负责指导和监督管理”。

    学动物学相关专业出身的李华先生一直认为,国际狩猎在中国有20多年的历史,从国际猎人入境、持枪到进山狩猎,国内代理机构和动物主管部门已经有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运作流程。关键的一点是,这么多年来,总共也就打了1000多只野生动物,每只是谁打的都有花名册。

    但2003年出台的《国家行政许可法》要求打破这种内部审批的模式,法律规定“属于限制自然资源的利用,应采取招标或者拍卖的形式;应该拍卖而没有拍卖,相关责任人将受到处理”。

    国家林业局在近期新闻发布会上的解释是,“不拍卖不行了,传统的行政审批是违法行为”。

    其实,对李华先生来说,究竟是内部审批,还是公开拍卖,对自己的影响应该不大,毕竟目前国内有实力做国际狩猎的机构和旅行社还是屈指可数的。可遭遇民间环保组织和一些专家叫板的若干问题,是李华先生解释不清的。

    比如,有环保组织说,“我们不在乎有关部门是内部审批还是公开拍卖,我们关心的是,有关部门有什么证据能说明目前我国的野生动物已经过剩,需要通过狩猎的形式来实现生态平衡;再有,一些允许狩猎的国家是有完备的制度的,有的国家规定狩猎的猎手必须经过3天的培训和考试,有的国家规定从事国际狩猎业务的企业需要一定的资质,而我国的相关管理规定似乎都太过于简单”。

    面对这些问题,李华先生说自己确实很难说清楚。关于资质,他说自己就是搞动物研究出身,有多年野外工作的经历,同时自己也常年联系一批狩猎的好向导,基本不会发生误伤其他野生动物的事件。

    另外,某说,在这20多年里,他接待过的来狩猎的外国人形形色色,有律师、医生、大学教授,算得上是比较有钱的人。毕竟按国家的标价,打一只岩羊是1万美金。因为价格高,而且按照惯例,只要见到动物的血,即便没打中,也算此次狩猎结束,所以一般每次狩猎客人也就开一两抢,基本上误伤或者乱开枪的可能性很小。

    尽管在李华先生看来,这些就已经是相当的资质了。但究竟哪些是落到纸面上能成为名文规定,哪些是过硬的准入门槛,究竟怎么就批准了这4家机构长期从事国家狩猎业务,李华先生没有给出答复。

    我国的野生动物是不是多得要靠狩猎来削减?李华先生说,他也不清楚国家野生动物数量的本底是多少,他们也只是按有关部门发布的目录提供给客人选择。但李华先生能清楚感觉到的是,在划定的国际狩猎区,因为有狩猎的存在反而使当地老百姓更加自觉地保护野生动物。

    其中的逻辑关系是,按照国家的规定,狩猎在扣除成本和所要交纳的国家资源税后,剩余资金要留在当地进行野生动物的保护,另外当地老百姓也能靠当向导有所收益。也就是说,由于狩猎缴纳的资金能部分留在当地,于是当地人就有了自觉的反盗猎行为。所以,在李华先生看来,这些年有的狩猎区的野生动物确实在增长。

    按照国家林业局公布的信息,狩猎收费的分配是:国家收取资源管理费,一级保护动物是拍卖价的6%,二级动物是4%;猎物费全部用于保护当地野生动物;综合服务费其中15%由中介代理机构收取,剩余部分由省、县、猎场所在地分摊。

    也有不同意李华先生说法的,据国家林业局统计,从1985年到现在接待猎人1101人次,狩猎收入的总数是3639万美元。显然,这样的收入对改善一些地区居民的生活是杯水车薪。

    本报北京8月22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