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8月2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
百姓说话
公共资源部门化与“洗钱”何异
2006-08-29
奚旭初
    经常乘坐民航班机出行的人都会注意到一个现象:各大机场候机大厅里,专门为一些大企业的“贵宾”服务的休息室越来越多,但使用者寥寥。而主流旅客只能干坐冷板凳,或在狭小的空间里活动。(《新华每日电讯》8月26日)

    贵宾休息室当然不是免费午餐而是要收取高昂租金的。“贵宾”有钱,财大气粗,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机场一手收钱,一手卖“贵宾休息室”,乍看似乎也是公平交易。然而问题恰恰在于,机场是公共财力所建,候机大厅乃是公共空间,属于公众所有,机场怎么可以擅自把公共空间卖给“贵宾”?机场和“贵宾”的买卖,其实是挤占了公共资源。

    公共资源被挤占,不惟机场才有。这些年,许多地方都投下巨资扩建火车站、汽车站,规划书上白纸黑字写着重建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公共服务,设计图上也一清二楚地显示了服务空间的拓展。然而竣工投用之后,公众却发现拓展了好几倍的空间,并没有用来改善公共服务,而是出租给了大大小小的商家。车站坐收租金,当起了房东。把不义之财通过各种途径披上一件合法的马甲,名曰“洗钱”;那么,把公共财力建设的公共设施一块块割成“出租屋”换取租金,这种“公共资源部门化”与“洗钱”是否有相似之处?

    这种“疑似洗钱”也发生在医院和学校。比如,一些公立医院推出的豪华病房,一个豪华病人就占了100平方米的套间,一堆医生、护士围着他“点对点贴身服务”,实际上就是把本该由公众共享的医疗资源拿走,高价卖给一部分人。而把国家出资金、出教师、出校舍,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优质公共教育资源,以改制为名变成“民校”,然后成千上万地收费,则是教育领域的“疑似洗钱”。

    谁也不会公开否定公共资源姓“公”名“共”,但事实上,一些地方在公共资源的利用方面,明显漠视和牺牲了公众利益。建设和谐社会,政策取向将更多地关注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实现社会公平,不仅意味着要加大调节分配的力度,调整分配格局,如何有效地保护公共资源不被侵占而由公众共享,不也正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吗?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