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考上了岳麓山下的一所大学,在岳麓山畔生活了6年时间。出于爱山的天性,我经常一个人登山、探山,数年下来,对于岳麓山,无论是车马喧嚣处,还是人迹罕见地,我都了如指掌。我深深地爱着这座历史悠远、文化底蕴深厚的湘中名山,但亲眼目睹着这座山的巨大变迁,却让我为之而深深忧虑。 在我刚入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去岳麓山,我就感觉这座海拔不过300米,相对高度仅200多米的名山已稍显“拥挤”。历史上,这就是一座儒道佛都钟爱的灵秀之地,因此,山脚下有绵延千年的岳麓书院;山腰上,有自诩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其中的一个山峰上,还有最初建于明朝的道观云麓宫。这也是一座“辛亥名山”,栖息着黄兴、蔡锷等革命志士的灵魂。但山上众多人工建筑,如山顶高耸入云的电视塔,休闲娱乐场所极目山庄,以及随处可见的茶室、小卖部等,与岳麓山浓厚的文化氛围与革命先烈气息不大协调。 随后几年,岳麓山的精神和精髓在人们不断精心地整饬中,逐渐消褪和淡化,就如同一个天生丽质的美女,正在被整容为人造美女一般。 首先是爱晚亭北侧苗圃上方的溪流,本来是充满野趣的山间小涧,一直都是在两岸杜鹃盛开的深沟里穿梭着苗条翩婉的身姿,并随地势的变化顿然而成瀑,挫然而成洼。但是,1998年的夏天,这条本来少有人知的山涧却也入了园林处的法眼,两岸石砌砖铺,水泥封地,并人为地设坝成潭,架石成桥,山涧的两边,也被整理成为人工园林。结果,山涧还在,但水变成了死水,潭变成了污潭,让人望而生厌。 1999年,酷夏的一天,我去山上纳凉,赫然发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兴墓庐的旁边,有人伐木砍树,挖土平地,一时间大为惊讶,不由得上去询问,结果被告知是要建一个占地40亩、以鸟类表演吸引游客的“鸟语林”。接下来,这里的大片森林被砍伐,围起了水泥高墙,搭起了一张黑色的巨网,从上而下将这块林地紧紧围住。“鸟语林”在引入了大量经人工训练的各种鸟后开张了。从此,山间刺耳的“看鹦鹉表演骑车”的喧闹声,盖住了古麓山寺悠长而深邃的古钟声。 同年开建的还有穿石湖。此处也本为一片林深树茂处,仅低洼地段有些水,不料却建起高达10多米的长坝,被改造为一项所谓的“山水景观工程”。这同样是一个四壁水泥、无法体现任何野趣的水潭,坝上的长廊,湖边的亭子,与任何一个人工园林无异。由于潭水无法与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交流,水质也每况愈下。 大概在2000年前后,岳麓山又开始在山顶上大兴土木了,整个主峰都被整饬了一番。建设项目之一的长廊,长约200米,依山而上,斗折蛇形,虽不乏美感,却是以大面积破坏山顶植被为代价建成的。而所谓的“九龙壁”,由于制作粗糙,手法幼稚,更多的被称为了“九蛇壁”。还有观景坪,占地数亩,同样是先伐木,继之以混凝土铺设而成。 2001年前后,土建工程仍然在继续。在岳麓山南门入口不远处,修建了五轮塔,占地数亩。又在爱晚亭的正对面修建了岳麓书院的西门,同时,在山上数地都增设了亭子。 每一处新建的建筑,占的都是山上的自然景观,而每一处新建建筑的周围,整饬出来的则是人工景观。这些年的蚕食鲸吞,终于把岳麓山这个国家的重点风景名胜区整修得像个巨大的人工园林了。 但让我遗憾的是,在大力修建其他景观的同时,一些著名的革命烈士和文化名人的墓葬与遗迹却曾一度破败不堪,无人理会,如陈作新墓,丁文江墓,黄爱、庞人铨墓,以及印心石屋等。 最近几年来,岳麓山人造景观的巨大危害开始逐渐显现出来了。 2004年7月,“九龙壁”由于“与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不那么协调”,被彻底拆除。2005年春,远望如一把巨大的黑剑插在麓山之中的“鸟语林”,也因为一场大雪而坍塌,与之一起被损枝折干的,则是园中本已稀疏的数十棵大树。其他的一些项目,如“科普园”等,也是拆的拆,迁的迁。 2005年10月,据报道,根据新通过的岳麓山规划,“鸟语林”、电视塔等被视为“破坏整体景观的建筑”,将被分步拆除。据说,景区将严格保护现有植被,区内的所有自然溪、涧、滩、潭均以保持原始、自然状态为目标,所有景点游道与设施都不得对现有水体及其原有通道产生破坏。但是,可怕的消息却在后面。最近,长沙将斥资1.48亿元“提质”岳麓山景区,其中的8000万元,用于建所谓的城市标杆建筑,规模堪比黄鹤楼的“赫曦台”。 我心中诧异,前车之覆,就不能成为后车之鉴么?可叹岳麓山本“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却因人事频仍,侵之扰之,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