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9月7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
不同观点
对国企老总的激励同样重要
2006-09-07
周文
    

    8月31日的《中国青年报》上刊登了《眼下监督比激励更重要》(简称《监督》)一文。读过之后有几个疑问,想与大家商榷。

    疑问一:伊利总裁是不是首富?

    根据《上海证券报》的说法,伊利总裁的首富之说由两方面构成,一是至今还没有分配方案的伊利,在股改时作出追加对价的1200万股股票;另一是5000万股对管理层的定向增发。记者假设满足行权条件,将股价测算出的收益记到总裁名下,于是,伊利总裁就这样被假设成了首富。

    事实上,就伊利的股改方案来看,要行权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公司的净利润增长率不超过17%,二是主营业务增长不低于20%。这就意味着,如果伊利的盈利前景发生闪失,总裁的所谓巨额收益,就可能一分不值,甚至将是一个“负翁”。

    疑问二:中国国企老总的收入是不是高得不能再高?

    《监督》一文说:“和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中国国企老总的收入已经是高得不能再高了。”

    事实是不是这样呢?著名经济学家魏刚在2000年通过对我国791家上市公司的研究,总结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级管理层的激励情况存在以下特点:①人均货币收入低,平均为37502元;②领取报酬的管理人员所占比重较小,“零报酬”现象占50%。近几年来,尽管国企老总的报酬有明显的改善,但还没到“高得不能再高的地步”。不少国有企业的发展远比那些合资、独资的同类公司好得多,但老总的报酬却是企业领袖中相对较低的,而且差距不小。

    疑问三:当下监管比激励更重要吗?

    《监督》一文表述了这样的观点:“目前中国国企管理的主要矛盾,其实不再是激励,而是监管。”实际上,监督和激励犹如飞机的两翼,缺一不可。它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发挥着截然不同的作用。监管是监管,激励是激励。两者应该并行发展,双管齐下。我们不应该因为某些激励失当的个例,就因噎废食地在整体上以监管为重。更关键的是,从属性上看,激励和监管都是一种制度,都应该呈现一种刚性的、持续的、建设性的发展。

    疑问四:社会应该给企业家怎样的生态环境?

    “严格而有效的监管,实际上将更能起到激励的作用——因为如果不好好干,就可能失去目前丰厚的待遇,对这种前景的恐惧,将会使国企老总们被迫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笔者非常理解作者对于国企发展的一片苦心,但使用“恐惧”和“被迫”这两个关键词,并不妥。一个健康、和谐的经济社会,应该让任何人都能在工作中保持一分快乐和愉悦。一个被迫尽职尽责的企业家,他如何能承担得起带领企业从优秀迈向卓越的使命?社会应该为企业家创造一个宽松、健康的生态环境,使其个人目标和企业愿景融为一体。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