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细胞的种类繁多,发挥着不同功能,保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在细胞的分化过程中,细胞往往由于高度分化而完全失去了再分裂的能力,最终衰老死亡。 机体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保留了一部分未分化的原始细胞,这些原始细胞被称为干细胞(stemcell)。一旦生理需要,这些干细胞可按照发育途径通过分裂而产生分化细胞。 正是这种可以分化成其他组织细胞的家伙,让人类看到了治愈每一种疾病的可能。 目前,世界各国科学家进行干细胞研究的最主要目的都是为了能够控制和利用细胞的分离和体外培养,在体外繁育出组织或器官,并最终通过组织或器官移植,实现对临床疾病的治疗。科学家普遍认为:干细胞的研究将为临床医学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干细胞技术作为再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涉及人体所有的重要组织和器官,也涉及人类面临的大多数医学难题,如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老年性痴呆、帕金森病、严重烧伤、脊髓损伤和遗传性缺陷等疾病的治疗,同时也运用到抗衰老方面的治疗。 据北京大学干细胞研究中心创建人李凌松介绍,现在在我国,提起干细胞,公众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是体内各种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它主要存在于骨髓、外周血、脐带血中。以脐带血干细胞为例,我国1988年最早用于儿童遗传性血液病的治疗,以后逐渐用于儿童和成人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辐射损伤和免疫缺陷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目前,作为一种有效的血液病治疗技术,造血干细胞技术为公众所知。 近3年来,脐带血干细胞已经实验或临床证明可以用来治疗心、脑、周围血管病,神经损伤等发病率、致死致残率很高的非血液性疾病。 干细胞的医学应用还包括体外制造人体器官,然而这比体内移植干细胞要复杂得多。干细胞和动物工程的结合将有可能解决这一问题。比如通过形成嵌合体,在严格的控制下,使动物的某些器官来源于人体干细胞。这些来自人体干细胞的器官可应用于临床移植治疗。 李凌松教授指出,将干细胞应用于临床,至少需要3个步骤。 一是把一种组织的成体干细胞直接移植给相应组织坏损的病人。血液系统干细胞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大家熟悉的“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实际就是移植造血干细胞。因为成体干细胞已经经过一定程度的分化,具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因此可以直接用来修复相应的坏死组织。但是,如何在体外扩增成体干细胞以提供充足的移植细胞,是应用这一技术的关键。最近有多家实验室在体外成功地扩增了造血干细胞,如果其他组织的成体干细胞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进行扩增,那么利用成体干细胞治疗疾病就有望在临床中率先实施。 二、如果掌握了干细胞分化的条件,就可以在体外对干细胞进行诱导,使之“定向”分化成所需要的细胞。对于某些遗传性疾病,还可以对干细胞进行基因修饰。这两种方法都属于“细胞替代”。以最乐观的估计,至少三到五年“细胞替代”技术可望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因某种细胞死亡而引起的活性因子缺乏疾病。 三、对于那些固体器官严重坏死的疾病,必须进行“器官替代”。干细胞技术的理想阶段就是希望在体外进行“器官克隆”以供病人移植。虽然“器官克隆”已不陌生,但真正在体外形成一个具有空间结构,有正常血液供应、神经分布和正常生理功能的人体器官,绝非易事。所以,“器官克隆”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目前没有人能拿出准确的时间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