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一到,给老师送礼的话题,又成为一个热点,其中,有不少反对教师收礼的激愤声音,甚至某校老师向社会集体承诺,不索要和收受礼品礼金,也被斥为哗众取宠。 反感教师收礼,无非是说教师这样做影响了教师的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其实这些说法是很值得商榷的。节日期间以某种方式向老师表示感谢,这在中国传统中,几乎是被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未曾见这样做就败坏了社会风气。笔者倒认为,学生以适当的方式,特别是以集体行为的方式,向老师表示感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可以强化老师的角色意识,增强老师的责任感,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当然,有一些家长向老师送礼,带着另一种目的,让老师给自己的孩子不同于一般孩子的照顾,因而在礼品的价值上超出了正常范围。这样,事情的性质就发生了变化,变成收买性质了。而在目前,社会上为收买而送礼的做法,大行其道,破坏了正常的社会规则,让一部分人该得的利益得不到,而不该得利者却能夺取别人的利益。所以,送礼收礼之风被很多人痛恨,实际上是在恨钱权交易和权力寻租。 对于一般中小学老师而言,他们是没什么权力可寻租的,他们无非是教教课。在课堂上,他们对孩子区别对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总不会让学生分批上课吧。如果他们真要对哪个学生好一点,就只能在课后多加照顾了,而课后,是老师自己的时间,他们当然有权利支配。 对于学校领导和高校的硕导、博导们,情况就不同了。领导手中,掌握了不少对学生有“实际意义”的权力,特别是这些年加分措施有增多的趋势,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能对学生前途起重要的作用。从媒体的报道看,许多加分上的舞弊行为,不都是学校领导炮制出来的吗? 高校的硕导、博导,权力也是相当大的。媒体不是刚报道某个女博士为了通过论文答辩,只得忍受导师的性骚扰吗?对于那些手上有权可寻租而又品行不佳的人,倒是要提防他们打着各种旗号来达到个人目的。而要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最根本途径只能是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就整个老师群体而言,他们是非常清苦的,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和《重庆晨报》的联合调查表明,该市教师近80%的教师,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88%的教师健康状况不佳。有些农村教师,收入非常低,而且他们的工资还经常拖欠,但他们从没放弃自己的职责。社会应该尊师,家长和学生应该对老师表达感谢,这与花钱送礼和权力寻租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该区别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