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晚9时,断水4天的福建省福清市城区终于迎来了如金子般珍贵的自来水。令福清市民纳闷的是,此次大停水前有关政府部门没有任何告知,在一天后,他们才陆续从电视、报纸上看到公布的停水原因。因为相关信息公布滞后,福清市内谣言四起,市民陷入恐慌,到处抢购水产品。对于媒体公布的停水原因(因为洪水将福清市最主要的自来水管道接口冲断),有些市民也始终不敢相信。 9月9日,《海峡都市报》以《不该发生的“断水恐慌”》为题,报道了此次风波。 一起不算严重的突发事件,却导致全城数日的恐慌,这样的恐慌的确是不该发生的。不该发生的却发生了,该怪谁呢? 有关政府部门和民众都有责任,不该发生的恐慌发生了,证明在公共突发事件的考验面前,当地政府和当地民众的表现都是不及格的。 每当有涉及大范围民众的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我们的某些地方政府官员首先想到的不是马上向公众告知真相,而是能瞒则瞒,能瞒一会儿是一会儿。这种反应在某些官员那里甚至是一种本能,并非是他们有意要渎职(若有故意欺骗和渎职的情况,另当别论),而是有些官员存在这样一种心态和理论:如果贸然公布突发情况真相,会不会引起民众不必要的恐慌?如果突发事件可以在不被公众知晓的情况下就得到妥善处理,那么若无其事、外松内紧地加紧私下处理,事后再报告和解释,是不是更符合公共利益、更符合中国国情呢? 此次福清的停水之所以当天没有通告,就因为有关官员以为可以当晚就修好,结果却几天不能修好。他们的想法显然是:如果当天就修好了,那么不就有惊无险、大事化小地过去了吗? 这种想法在不少官员那里颇有市场。这种想法还冠以“中国国情”——考虑国内民众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往往容易发生非理性的恐慌,事实上发生的很多事例也的确似乎印证了这一判断,因此这种说辞和逻辑很有一定的“合理”性。 不公布真相而“外松内紧”地处理公共突发事件,实际是一种侥幸、投机心态,结果当然有时会投机成功,但更大的可能性是投机失败。非典事件、松花江污染事故乃至此次福清不该发生的停水恐慌,都是活生生的案例。 我衷心希望我们的官员能从这些案例引申出更深刻的思考。当公共突发事件发生时,为什么告知真相便会引发恐慌?的确可能会,毋庸讳言,这与民众的素质有关,可以断言:国内民众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方面缺乏训练和教育,与日、英、美、德这样的注重此类教育的国家相比,国内民众这方面的素养应该说是落后的。 当然,相比起来,在这方面,可能一些地方的政府素质的差距更甚。 但我们还是先说民众的落后吧。承认民众应对公共危机的素质需要提高,然后,我要指出,及时告知真相、让民众通过应对公共危机的实践去锻炼自己,正是提高应对公共危机能力和素养的重要途径。 所以,民众应对公共危机的素质落后,不仅不能成为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隐瞒真相的理由,相反,才更应该及时通报真相,让公众知情。然后通过政府、民众共度危机,来提高公众应对公共危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通过这种锻炼,民众的非理性和盲动就会越来越少,理性会越来越多,表现会越来越沉着。当年的非典事件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公开真相的起初也许社会暂时会风声鹤唳,但随后便是理智沉着,是众志成城。 也只有公开真相,在公众的监督和配合之下,有关政府部门才能在应对公共突发事件时做到最好。没有公众的知情和压力,谁能保证所谓的“外松内紧”不会沦为“外松内松”? 如果地方政府总是习惯对公众隐瞒真相,那么公众便始终不能建立信任,也无法养成在公共危机之下的理性和文明。 在公共危机中公开真相,可以说是推动政府和民众在公共危机中共同进步的惟一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 当未来发生真正严重的公共危机时,我们所有人,包括政府和民众,都将从说真话的习惯中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