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议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六十五周年校庆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创新人格的养成是根本
2006-09-23

  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仅仅重视知识和能力是不够的,还要注重创新人格的养成。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新性思维,在任何工作岗位上都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开拓工作新局面的人才。人才的创新性不仅取决于其良好的思维能力,还取决于健全的创新人格。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更要重视创新人格的养成。

  1.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激发学生追求科学、追求真理的激情。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尚科学、热爱真理、追求进步的品质,是创新的根本动力,这决定了创新人才成长的动力、目标与价值导向。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对于一个纯粹的科学家来说,对人类自身命运的关注,从来都必须成为一切工作的目的。这句话不仅对科学家适用,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同样适用。大学是社会的良心和智慧之所在,要培养学生具备这种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

  2.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这就需要我们有问题眼光、国际眼光、综合眼光。马克思曾指出,对一个时代来说,“主要的困难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没有问题意识,就不可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就不可能有创新意识。要站在世界的高度观察和研究问题,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有益的科学文化成果。《周易》有言,“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我们把这种思想加以引申,即只有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紧密地结合起来,运用综合眼光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实现创新性。

  3.培养学生严谨求真、勤奋踏实的学术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创新离不开人的主观努力。一个人刻苦努力,积极向上,具有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创新性就可能得到发展。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曾收集了众多诺贝尔奖得主青少年时代的智商材料,结果发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者中下等智商,但这些人的人格或个性与一般人有很大差别。华罗庚就说过:“根据我自己的体会,所谓天才就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方法是不可能创新的。

  4.培养学生“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科学怀疑、理性批判的精神。爱因斯坦曾经精辟地指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这些人把为社会服务看作自己最高的人生目标。并且他还强调,学校始终应当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取得专门知识放在首位。因此,要创新,就必须不唯上,不唯书,不唯权威,不唯潮流。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学生对现有知识进行科学的怀疑和理性的批判,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5.培养学生开放的心态以及与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所掌握的知识越分越细致,个人不可能知晓一切,只有善于学习,以开放的心态放眼天下,兼收并蓄,积极吸纳他人的劳动成果,善于同他人团结协作,才能避免因个人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所造成的局限。

  原载《中国青年报》(J-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