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汽车周刊
明年我国将实施第三阶段机动车排放新标准
产业新政成为中国汽车发展助推器
2006-10-12
本报记者 黄少华
    “我国将在2007年和2010年分别实施国家第三、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据国家环保总局介绍,随着我国机动车工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机动车产量、销售量和保有量都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年产量超过500万辆、保有量近3300万辆。因此,实施新的机动车排放标准已经迫在眉睫。

    事实上,从2005年12月30日起,北京就已开始正式实施国三标准,不再允许销售不符合新标准的机动车。随后,广州、上海也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说,若按计划实施这两项标准,从2008年到2012年,仅道路车辆就将减少氧化氮排放量180万吨、碳氢化合物220万吨、一氧化碳1600万吨,将给社会带来重大的环境效益。

    无独有偶,商务部近期也在其网站上开始对《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具体意见或建议。与现行标准相比,“征求意见稿”取消了非营运小型、微型乘用车以及专项作业车的报废年限规定,对其他车型的报废年限都适当进行了延长,同时强化了车辆的技术状态及安全、环保指标。

    中联汽车二手车交易市场的魏征认为,新机动车报废标准将改变过去以使用年限为主的考核指标,新规将引导厂家更加重视排放和安全技术状况,这对汽车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一些技术资质不高的汽车将面临淘汰,而排放不合格的老款车型也将加快淘汰速度。

    与这两条产业新政相对应的是,近年来,我国有关汽车产业的各项政策法规正逐步完善,如去年,在新汽车贸易政策、取消许可证、实行品牌专卖以及落地完税制等政策的共同刺激下,汽车消费市场的格局渐趋明朗;在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制定限值以及“十一五”期间国家鼓励发展节能技术产品的方针指引下,自主研发、节能技术产品逐渐成为企业产品研发方向以及用户消费的导向;而维修新规和二手车新规定对两大市场的健康运营也起到重要的规范作用。

    这些产业新政,主要以鼓励汽车消费、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为方向,对于促进汽车工业及市场的发展和繁荣,进行产业格局的调整、引导健康消费都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不难看出,政策因素对汽车市场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

    2006年1月1日,我国进一步降低了进口汽车关税,其中进口小轿车、小客车、越野车等整车的关税由30%降至28%;4月1日起,新消费税开始实施,可以说,新消费税是国家鼓励小排量车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样从4月1日起,北京市正式解禁限小,为全国范围内解禁限小做出了榜样。

    此外,规范汽车中文标识、交强险正式实施等汽车产业政策也在有条不紊地落实着。而且,从7月1日起,《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和《乘用车后碰撞燃油系统安全要求》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也开始实施。另据媒体报道,有关部门正在酝酿针对汽车油耗的新政策。这一系列已经发生的变化和趋势都证明,这两年,我国的汽车新政策建设在不断提速,汽车社会的基石在逐渐牢固。

    然而,有业内人士对此表示疑虑。他认为,与汽车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汽车新政策目前还没有走出尴尬的“追赶期”。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各项汽车新政策都多少带有“恶补”的味道,至今仍然杳无音信的汽车“三包”法规已经让消费者等得望眼欲穿。

    除此之外,汽车产业政策的落实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变味和缩水也令人担忧,一些部门和地方政府为了维持既得利益,不惜阳奉阴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以解禁限小为例,虽然国家发改委、交通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早就联合下发了《关于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意见》,但却仍有不少地区公开限小,使得该政策的效应大打折扣;另外,虽然目前距《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出台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但实施效果却令人怀疑,汽车大卖场也并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

    专家称,汽车在我国只是个新的行业,发展时间短,进入家庭还只是近些年的事情。因此,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随着整个产业的发展完善和政策的规范,产业新政将成为中国汽车发展的助推器。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