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0月1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屋檐下
家事档案
三代女性厨事
2006-10-15
李艳兰
    外祖母不喜欢烹饪,一直都不。

    不喜欢,是有其“悲剧性”的“历史渊源”的。外祖父曾是殷商,她婚后一直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渥日子,对她而言,厨房的炊烟犹如隔山的云雾,虚无缥缈,看不真切,也无须去看。但是,外祖父在商场连续几次的摔跤,却使原本的金山银库变成了一堆破铜烂铁;外祖母的生活,也由云端跌到了谷底,拿着杓子为一家大小做羹汤,变成了每日不得不面对的俗务。不喜欢,却又不得不做;买菜时,又得量入为出,锱铢必较,当然也就享受不到烹饪的丝毫乐趣了。印象中,外祖母总是以公式化的手法去烹饪,桌上的菜肴,也总像是穿着“制服”般,呆板无变化,说来难以置信却又千真万确,记忆力特强的我,在回想外祖母曾煮过什么菜肴时,脑子里竟是一片茫然的空白,努力再努力,也只是想起一道面目模糊的水蒸蛋;倒是笼罩在炊烟当中外祖母脸上那份沉重,像把锤子,多年来一直搁置在我心口。

    是有了归宿后,我才真正明白了外祖母的心情。她恨的,也许不是烹饪这码事,而是外祖父的不忠。一个女人,肯把、愿把时间花在炊事上,只因为她心中有份完整的爱。当那份像童话般的爱情被另一个女人分去了一半时,烹饪中不可或缺的大元素──爱,当然也就被惨惨地抽走了。

    母亲喜欢烹饪,但却常为炊事所累。

    蓬头垢面,只为了替炭炉起火。当黑黑的炭块在火焰里闪出红宝石般的瑰丽亮光时,邋里邋遢的烟灰,也肆无忌惮地粘得满头满脸。简陋不堪的炭炉,在“爱心”和“耐心”的助阵下,煮出了松软可口的白米饭、烧出了“芋头扣肉”等“奢华”的菜肴;有时,就算是简简单单的洋葱煎蛋,也是满眼金黄灿烂满口软润柔滑。但是,一餐才过不久,又见母亲坐在炭炉前的小凳子上,添炭、起火,煽风,在淋漓的汗水里,开始为另一餐做准备工作。她老是忙、老在忙,在捉襟见肘的困窘里,利用慧心为桌上菜肴变新花样;在灰飞烟熏的不适里,利用巧手化腐朽为神奇。

    母亲为我们几个孩子铸造了香喷喷的童年与少年,但是,不讳言,嗜食的我,不爱炊事,因为我不愿意臭汗淋漓地把宝贵岁月埋葬于厨房。我把炊事看作“避之则吉”的琐事杂务,我将炊烟视为将脸熏黄的“催化剂”。

    婚后,我的厨房,不食人间烟火,洁净得像一片没涂果酱的白面包;我呢,顶着炙阳披着月光在外面上班,有时一日三餐都在外面解决。有一回,晚上九点多返回家门,门一开,便闻到了方便面那千篇一律的味儿。厅里,我的丈夫捧着一个大碗,对影成双,唏里呼噜地在吞食寂寞的快熟面。在那一刻,我的心,忽然感到一阵难言的刺痛,不是说“民以食为天”吗?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过得这么粗糙?

    觉醒之后,我便洗手做羹汤了。不久,母亲到台湾旅行,给我捎回了由黄淑惠编著的食谱《中国菜》。一翻,惊艳;再翻,惊喜;三翻,爱不释手。食物,全都变魔术似地成了精致而又雅致、精美而又精巧的艺术品。鸡是鸡,鸡也不是鸡;鱼是鱼,鱼也不是鱼。翻着看时,啧啧惊叹。啊,原来呵原来,只要略施小技,稀松平常的日子,是可以过得灿然生光的。

    自此,一头栽进炊事里,陶醉得难以自拔。

    现代科技给老虎插上了翅膀,有了微波炉、气压锅、烘炉、慢锅、瓦锅、钢锅等等“炊具”的协助,在厨房里烹饪,优雅得像听一阕曲子、插一盆好花、读一则美文、看一出好戏。

    我日日煮,在快乐的笑影中煮出满桌的五彩缤纷。然后,我在饭桌上,看到一双一双闪着快活笑意的眸子。

    炊事,圆满了我的人生。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