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0月1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体育
点亮孩子心中的明灯
——写在新一届少先队辅导员“双十佳”产生之际
2006-10-16
    2006年10月13日,对于中国1.3亿少先队员、370万少先队辅导员和400万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来说,是一个崇高而神圣的节日。这天,他们迎来了少先队的第57个生日。

    在建队纪念日前夕,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和全国少工委共同举办的第七届“全国十佳少先队辅导员”、第六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志愿辅导员”评选揭晓,10月1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双十佳”受到隆重的表彰。赵明珠、赵薇薇、朱海燕、张晔、金艳、黎苹、蒋贻俊、唐军、李梅、侯春旺和王士良、郝彩斌、邹玉书、郭秀治、王永君、徐蓓、毛军红、郑子全、闫沛禄、杨玉斌等20位优秀辅导员和优秀志愿辅导员成为广大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心目中的英雄。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几位优秀辅导员和志愿辅导员中间,走进他们的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作为少先队辅导员的崇高和伟大。

    他们是大队辅导员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站在少先队工作的第一线,每天与孩子们朝夕相处,是孩子们最亲密的朋友。他们认真倾听少年儿童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认知和表达方式,通过满腔热情地教育和引导,把美好的种子播撒到少年儿童的心坎上。

    天津市北辰区北仓小学大队辅导员赵明珠的生日很特别——10月13日。这注定她和少先队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她的办公桌里,存放着数十封孩子写给她的信。“这些是我最珍爱的礼物,几次搬家都舍不得丢掉。”她随手打开一封,上面写的是一个孩子因为学习成绩下降而产生的苦恼。“不管工作多忙,我都要一一阅读,对问题比较严重的,我还会及时回信。”蕾蕾(化名)是和她通信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队员。“我几乎每周给赵老师写一封信,坚持了一年多。直到转学后,我还经常写信给她。”问起她为什么愿意给赵明珠写信,蕾蕾毫不犹豫地说:“我信任赵老师,愿意把心里话跟她说,她也给了我许多帮助和指导。”

    “这种信任来之不易。”赵明珠深有感慨。在看过一本介绍加拿大开放式图书馆的书后,她产生了在校内开办“红领巾图书超市”的想法。在大家的质疑声中,图书超市开业了。刚开始,“超市”出现过图书丢失、缺损的现象。赵明珠并没有急着采取管理措施,而是通过学校广播劝导队员们在没人时把书送还。于是,一本本丢失的图书又重新出现在她办公室的门口,有的还附上了道歉信。“公德意识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的,不能只靠说教。”看着队员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赵明珠自豪地说,“上学期,‘图书超市’一本书都没丢,这是孩子们最大的收获。”

    金艳是上海市青云中学的大队辅导员。她发现,初中生思维活跃,反感僵化的说教;热爱生活、追求鲜活的时尚;渴望尊重,努力摆脱成长的青涩。如何用星星火炬的力量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如何让飘扬的红领巾引领一代青少年成长,如何用少先队的魅力提升少年儿童思想道德素养,成为她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她的创意之下,“微笑行动”破茧而出。她带领孩子们在不同场所观察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人们微笑的表情;利用网络下载来自全世界各种微笑的影像;翻开厚厚的相册,从家人的照片中寻找最美丽的微笑;偷偷对着镜子笑,观察自己怎么笑最可爱……这些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了什么是最受别人欢迎的微笑。她还带领孩子们走进繁华的广场、居住的小区、熟悉的人群,让孩子们懂得微笑在生活中的重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微笑的魔力。运良(化名)同学在体验日记中写道:“每天出入电梯,映入眼帘的是冰冷的金属色泽和同住一幢楼的‘陌生人’们同样冷漠的面孔。我试着在这个特定环境中主动对别人微笑,讶异的眼神一次次从我脸上匆匆掠过。掩不住的尴尬,却还得坚持。一次又一次……终于,当我向那些越来越熟悉的人们再次送上微笑时,我收到了我想要的那份美丽。更令人惊喜的是,当我步入电梯时,一位老奶奶主动对我致以了可亲的微笑……原来‘微笑’这颗种子真的可以收获,收获快乐,收获自信,收获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他们是总辅导员中的优秀代表。他们是辅导员中的“领头雁”,他们从全局出发,上传下达,抓理念,抓品牌,抓标准,抓考评,积极推进少先队的整体建设,把少先队打造成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鞍山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颗明珠。立足于振兴钢城,在特色上做文章,在创新上下功夫,以‘精、巧、新’的少先队活动引领队员成长,促进他们在无痕的教育氛围中产生心灵的感悟,内化为品格,外化为行为,努力使自己成为引领鞍山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这是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张晔写在自己网络博客里的工作誓言。她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

    辽宁是雷锋精神的发源地,鞍山是雷锋的第二故乡。“要使‘小雷锋行动’在钢城凸现地域特色,就要使之与我区多年来的‘雏鹰争章’、‘养成道德好习惯’等少先队品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就要用新时代的雷锋精神激励广大队员在丰富多彩的争‘小雷锋奖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张晔利用10天时间,走进10所学校,采访了20个中队辅导员,研究了100名少先队员的心理状况。这之后,她确定了上述指导少先队活动的思路。

    张晔还将“小雷锋行动在钢城”与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2006年5月,在铁东区召开“践行荣辱观、创城我先行”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启动仪式前夕,张晔鼓励队员们自己设计行动旗帜,自己设计宣传海报,队员们在身边寻找“小眼睛里的大荣辱”,写成琅琅上口的新童谣,经过细心审阅,一部《小事情维系大荣辱》童谣集应运而生,全区三万多名少先队员免费拿到了自己编写的童谣集。

    辽宁省鞍山市铁东区少先队总辅导员张晔为新入队的少先队员讲解少先队的历史。

    他们是农村辅导员中的优秀代表。由于地域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始终是个薄弱环节。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和无悔的热情坚守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克服重重困难,为农村少年儿童点燃理想的火种,携手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画卷。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逸夫小学大队辅导员李梅指导少先队员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制作。

    李梅是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逸夫小学大队辅导员兼镇总辅导员。当她知道自己所在镇的“留守少年儿童”占少年儿童总数的26.35%,有些孩子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她有些吃惊。于是,她组织全镇各校辅导员进行摸底调查,摸清了“留守少年儿童”在学习、生活、身心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了“留守少年儿童”档案,指导各大、中队建立起“留守少年儿童”关爱小组,制作了“留守少年儿童”成长袋,详细记载他们的成长轨迹。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富有实效的关爱“留守少年儿童”活动,比如举办现场捐赠活动,组织“爱心屋里话留守”谈话活动,开展“做一日母亲”活动,鼓励辅导员们把“留守少年儿童”带回家,给他们家庭的温暖和父母般的关怀……

    蒋贻俊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民安一小大队辅导员。近一年来,他一直为党中央描绘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而激动。他带领队员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争当文明小使者”和“争当科技小能手”活动。“文明小使者”以“文明节约”为主题,挨家挨户收集废旧物品,积极向村民们宣传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村民们都齐口称赞:“哪里有红领巾,哪里就有新风尚。”“科技小能手”们则依托各类种植、养殖、加工基地,开展了小种植、小养殖、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等实践活动,不但掌握了基础农业科技知识和基本生产技能,还培养了崇尚科学、勇于创造的思想和能力。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民安一小辅导员兼镇总辅导员蒋贻俊组织少先队员用自己手中的照相机,发现和拍摄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变化。

    农村少先队活动阵地建设在农村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条件限制,学校办学资金十分紧张,少先队活动阵地相对薄弱。面对困难,他主动想办法,四处奔走,争取社会力量支持,筹措资金4万余元,建起了全县一流的少先队活动室、鼓号队和“雏鹰广播站”。如今,少先队活动室已成为少先队员们课余活动的主阵地,成为当地农村孩子快乐成长的乐园。

    他们是志愿辅导员的优秀代表。他们来自全社会,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却有着相同的目标和心愿,那就是让所有少年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他们热衷于少年儿童教育事业,有着崇高的精神和责任感。他们的加入,让少先队辅导员这个群体更加庞大,也带动了更多人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从1975年成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以来,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战士、部队政委,还是现在担任青岛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他每到一处都会立即到当地的少工委“报到”——做一名志愿辅导员,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

    他深切关爱少年儿童的成长。一次办案取证时,王永君看到13岁的云云(化名)因父亲犯罪而辍学时,心情十分沉重,他马上与青岛市希望工程办公室取得了联系。他说:“不要再让孩子的心灵受伤,孩子上学的费用我来负责。”他把云云当作自己的女儿,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31年来,从一名战士到一名领导干部,王永君先后救助了16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还帮助多名离家出走的孩子回归家庭,回归学校。

    他长期从事志愿辅导员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少先队工作经验,他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传授给年轻的辅导员们,每年为辅导员进行义务讲课,深入学校开展工作调研。仅在胶南市工作的21年里,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市近百所学校,先后参与、组织了上百次少先队活动。

    同样,作为地方党政领导,中共酒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闫沛禄也无比热爱红领巾事业。2003年1月,他不顾工作的繁忙,欣然接受了团市委和市少工委的邀请,受聘担任酒泉师范学校附小的少先队志愿辅导员,戴上了红领巾。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他不论身处哪里,不论手头工作有多忙,都抽时间学习钻研少先队业务,研究少年儿童成长的特点和规律,积极参加和组织学校少先队的活动。他经常能结合少先队员活泼好动的天性,想出一些奇妙的好思路、好点子,开展别出心裁的少先队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教育,得到启发。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是以双“十佳”为代表的全国370万少先队辅导员和400万少先队志愿辅导员共同的心声。他们坚持把竭诚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服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心里装着少年儿童,凡事想着少年儿童,倾听少年儿童的声音,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满足少年儿童的需求。他们用信念和追求,为红领巾增添了一抹亮色;他们用爱与责任,为1.3亿少先队员点亮了心中的明灯。作者:赵迪(全国少工委办公室供稿)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