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0月1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冰点观察
拍案惊奇
一条河的“变脸”绝活
2006-10-18
本报记者 林天宏
    

    江苏省武进市漕桥镇是一个普通的苏北小镇,一条名叫漕桥河的河流缓缓从镇子中穿过,流进两公里外的太湖中。几年来,镇上的居民们已经练成了一种本事:只要看一看河水的颜色,就知道“上头是否来了领导”。

    10月9日早上6点多钟,镇上一家杂货店的老板李振华(化名),拉开了店铺的卷帘门,准备开始一天的生意。那一瞬间,他突然“有些不习惯”,因为每天早上开门时迎面扑来的河水臭味,居然消失了。

    随即,李振华惊奇地发现,离店铺3米多远的漕桥河里,原本墨黑色的河水,居然变成了深黄色,只有“少许巴掌大小的黑色油污”浮在水面。

    “肯定又有领导来检查了。”李振华对来买早点的邻居老赵笑道,他是李振华这一天的第一个顾客。

    “别指望了,好不了几天。”老赵摆摆手,拿起一袋牛奶,丢过一个一元钱硬币,走了。

    老赵的预言很准。两天之后,李振华睡到半夜,被一股浓烈的臭味呛醒。他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关上了窗户。

    天亮后,李振华出门一看,漕桥河的河水又是漆黑一片,水面上漂浮着粘稠的黑色油污,一股熟悉的臭味扑鼻而来。

    “视察的领导走了。”他自言自语地嘟囔道。

    这种通过河水颜色判断领导行踪的“土办法”是否准确?记者向江苏省环保厅办公室求证后得知,10月8日,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姚晓晴率检查组前往漕桥河沿岸调研,并于10月10日下午离开。

    看来,漕桥河的“变脸”,确实与姚副厅长的行程“不谋而合”。

    在漕桥镇生活了43年的李振华的记忆中,20年前的漕桥河,并不需要“领导的视察”才会变得干净。那时的河水,泛着透明的绿色,“用水桶打上来直接就能喝”。他曾亲眼见到隔壁家的小子,从河里捞出了硕大的鱼,“有小臂那么长呢”。

    但10多年前,自从漕桥河边开设了第一家印染厂后,众多的中小型化工印染企业便接踵而至。李振华眼瞅着河水的颜色,从浅绿染成了深绿,然后发黄、发黑,最后变成了墨黑色。

    河里的鱼虾逐渐绝迹,河水也不能喝了,李振华便在家中后院打了一口20多米深的浅井作为水源,但由于污染源的渗透,井中的地下水也越来越苦涩。

    李振华说,当地政府也曾多次对漕桥镇一带的污染企业进行整顿,但收效甚微,被关掉的企业没多长时间又开工了,建好的污水处理厂,也因为无法处理高浓度的废液而形同虚设。

    漕桥河两岸的居民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据相关调查,仅2005年一年,这个镇上就有近50名居民因患各种癌症相继死亡,而当年对漕桥河的水样抽查中,直接导致癌症的有机化合物——苯,超标达8倍之多。

    10多年来,漕桥镇的居民们已被这条严重污染的河流折腾得近乎麻木,“这五六年来,大大小小有几十批领导到这里来检查。领导一来,他们就不排污了,这河水保证干净,可领导一走,和以前有啥两样?”

    “呵呵,领导还是在河边办公吧,这样河水就能天天干净了。”李振华苦笑道。

    10月15日,当地媒体登出了“漕桥河变脸”的报道。随后,江苏省环保厅做出了回应。据江苏某都市报称,“省环保厅副厅长姚晓晴给常州、无锡市环保局主要负责人打了电话,要求两市环保部门正确对待舆论监督……近期尽快解决漕桥河的‘变脸’问题。”

    “应该说,检查组的同志是高度负责、作风扎实、工作细致的。但没想到,检查组刚离开,漕桥河就出现了水质变黑的情况,确实令人十分痛心。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江苏省环保厅一位负责宣传工作的工作人员这般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