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思想者
社会视点
做蛋糕难 分蛋糕更难
2006-10-22
孔林
    

    ■中国当然需要不断将“蛋糕”做大,但分“蛋糕”的任务同样不轻松。尽快解决中国社会财富的分配差距问题,及其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已在学者、官员、大众之间达成基本共识。

    ■我们高兴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已开始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调整分配制度。

    距离并不总是产生美,有时候也会生出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当某个“富而仁”的大企业家不幸遇害之后,远在千里之外的一些人竟一致地幸灾乐祸起来——“活该”!

    距离不但没有生出人们期望的美感,反而生出一些被某些人称为“仇富”的东西来。不论原因出在“距离”上还是出在“美感”上,都反映出我们的社会出了某些问题,某些与财富的生产与分配有关的问题。

    应当说,在这样一个时候,动员社会各个层面的成员,开展一场财富观的大讨论,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在财富观方面出现的问题及其成因,对症下药,形成广大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的新财富观,善莫大焉。比如,近来央视经济频道正在做这个事情,一个叫做“财富新观念全民在线”的大型电视网络系列活动,联合了全国百家媒体参与。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了一半。但“财富新观念全民在线”活动的开头并不像人们期望中的那样漂亮。当然,也许像许多大型活动都要请名人剪彩一样,“财富新观念”活动也邀请了一帮学界“精英”级人物做开场白,但精英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论可能偏离了“全民在线”的初衷。

    与一般民众或一般学者关于当前中国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的看法不同,精英级人物一再强调的是“做大蛋糕”,因为“社会财富是不断创造的过程”,而且我国的人均GDP水平还很低,因此需要彻底打破“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旧观念,激励所有的人,特别是最有才能的人去积极地创造财富。

    如此这般的言论,说起来颇有气势,逻辑上似乎也无懈可击。如果把财富的创造作为一个孤立的问题来看待,的确如此。但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财富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事物。单就生产与分配的关系而论,无论古今中外,还没有一个当权者敢忽视分配的重要作用(当然也有一时糊涂而忽视者,但下场都很悲惨)。“不患寡而患不均”的传统分配观念,现在看来是过时了,但在传统社会中,它的积极作用是绝对无法否定的。在人多地少、生产力水平极低的传统农业社会,每年生产出的财富总量是极为有限的,如果有人想多吃一口,其他人就有饿死的可能。为了保证所有的人或最大多数的人能够生存下去,最好的办法可能就是平均分配。因此可以说,在“蛋糕”很小并且一时无法做大的情况下,平均分配无疑是一种最理想的分配方式。

    现代生产方式提供了不断将蛋糕做大的可能性。但需要打破传统的平均分配观念,形成激励人们积极创造财富的机制,才能将做大蛋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人们只看到了打破传统观念的艰难,没有想到不断创造财富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蛋糕刚刚开始变大的时候,人们对分配差距的容忍度是非常有限的,你可以批评人们的观念落后,但他们希望分配更公平一些,可能更是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我们已经看到,当社会上先富起来的那帮人比阔斗富烧钱的时候,普通百姓却在日益为过日子发愁,诸如看不起病、买不起房、孩子上不起学等等。也就是说,在蛋糕已经开始变大,但还没有大到足够程度的时候,人们对财富分配差距的容忍度是有限的。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财富的分配问题才显得特别重要,我不敢说它比财富的创造更重要,但起码不能亚于财富的创造。

    当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社会上便有了“红眼病”的说法。但“红眼病”似乎不能跟现在的“仇富”同日而语。无论对谁,财富都是一个好东西、一个理想或追求,为什么要仇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呢?可能是由于财富来得不太干净罢了。中国经济转轨过程中,创造了太多的一夜暴富的“神话”,贪污腐败、官商勾结、侵吞国有资产等,有些财富中凝结着罪恶。刚刚揭露出来的上海市社保基金腐败案,也是腐败的商人勾结腐败的官员,另外还有一些腐败的学者发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作掩护。人们已经对身边的财富集聚者有了一些比较清楚的认识,所以才会对远在天边的某些富翁的财富来源怀疑起来。当距离不能产生美感的时候,说明已经到了值得人们警惕的时候了。

    精英级人物站在自己一贯的立场上,强调企业家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说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感很强,我也一样地认同。但他的举例说明就太没有逻辑了—比如说某位成功企业家,雇用几千名员工,如果他现在不干了,把股票卖了,一辈子两辈子都够花。但他可能想的是那么多员工怎么办,那么多消费者都期待着他生产出更好的产品—这难道就是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如果成功企业家丢下企业不管,拿钱回家享清福了,他就不是一个企业家,而只是一个农民了。企业家是追求利润的动物,如果不是企业破产了或因为犯罪“进去”了,他会一直将这种追求进行到底的。据说比尔·盖茨也不干了,专门花他的钱去了,但也没听说他的微软就不存在了,微软的员工都失业了,消费者也买不到自己喜欢的微软产品了。

    精英级人物在讲话中还谈了一通个体心理学的理论——几乎每个人都高估自己的能力,因此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得到的比应该得到的少,并觉得别人拿的比他应该拿的多——真是令人不敢苟同。如果说每个人都希望在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得到更多一些,实属人之常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每个人都认为自己得到的比应该得到的少,而其他人得到的都比应该得到的多,那么整个人类社会将变成什么样子?人类哪里还有什么幸福可言?不过,该精英关于社会心理的论述我倒是非常赞同的——当一组人聚集在一块儿的时候,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单个人做一件事的时候是很不一样的,这时候理性的东西很少,非常感性的东西很多,很少动脑子。即使你这个人非常聪明,但是一进入这个语境,你的智慧基本上都被扔掉了。一百多年前法国一位社会心理学家写的《乌合之众》就研究了这一社会现象——网民们已经高兴地看到,其他嘉宾都高度赞同这位精英的讲话。

    中国当然需要继续不断地将“蛋糕”做大,但分“蛋糕”的任务同样不轻松。尽快解决中国社会财富的分配差距问题,及其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已在学者、官员、大众之间达成基本共识。但如何解决“蛋糕”分配问题,不同人群尤其是不同阶层之间仍然存在分歧。我们高兴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已开始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调整分配制度。但我以为,力度完全可以再大一些,比如明确提出“公平优先”的财富分配政策等。公平不是平均,处理得好,绝对不会影响市场效率。中国已经走上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轨道,市场力量在社会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即使明确提出“公平优先”的政策目标,政府的“胳膊”也未必拧得过市场的“大腿”!当然,“胳膊”最好别拧过“大腿”!只拧过一点点来,就算是校正一下市场经济制度的不足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