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0月23日
星期

时尚已成学生白领的特别需要

调查显示青年学生的“时尚意愿”最强,白领在“时尚消费”方面最有实力
本报记者 龚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6-10-23    [打印] [关闭]
    有人给“时尚”贴过标签:假日背包出游,钟情黑巧克力、苦咖啡,素食主义,中性化装扮、中性化心情,不要爱得死去活来,喜欢老房子、老家具。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不管怎么定义,在这个言必称“时尚”的年代里,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地“赶着时髦”——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多、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大众传媒对时尚信息的传播推动,人们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时尚”着。

    上周,零点调查公司发布的《2006中国中高收入城市居民时尚指数报告》称:2006年中高收入城市居民的时尚水平为68.38分。

    这项调查在4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6个二线城市(武汉、南京、西安、沈阳、杭州、成都)进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374名20~50周岁的中高收入居民(一线城市月收入3000元以上者,二线城市月收入1800元以上者)进行了访问。结果发现,青年学生的“时尚意愿”最强,而白领则在“时尚消费”方面最有实力。

    记者发现,在各大校园BBS上,“FASHION(流行时尚)”版总能聚集不少潮流青年,在线人数居高不下。讨论的话题五花八门:从推荐各种品牌的男士香水、询问韩剧中最流行的服饰信息,到征集“市中心哪个咖啡馆最有情调”、“去哪里打高尔夫最划算”,应有尽有。

    “虽然现在还买不起,但谁都愿意过那样的生活。”刚入学时,晶晶根本不知道“夏奈尔”、“迪奥”是什么。在BBS上泡了3年之后,她不仅对各种时尚品牌了如指掌,甚至还能把流行趋势分析得头头是道。

    相比于热衷“时尚理论”的青年学生,白领群体表现出更强的时尚消费能力。调查发现,他们在腕表、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轿车等产品上的拥有率是所有人群中最高的,使用信用卡消费的人数也明显高于其他群体。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的人对“时尚”的理解和关注有很大区别。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爱好广泛,尤其对“娱乐信息”和“IT/数码产品信息”更为关注;而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则更热衷健康、饮食、生活、家居等信息。

    至于21世纪的新新人类,他们宣扬的时尚已经从“酷”变成了“Q”:穿娃娃衫、看卡通书、抱着奶瓶喝水、嗲嗲地说话——好玩儿、年轻、活力、可爱、漂亮、快乐。

    对于一些贴近生活的时尚概念,本次调查发现,56.6%的人知道“月光族”,71.7%的人理解什么是“亚健康”,72.3%的人知道李宇春的歌迷叫“玉米”。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