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经济
抑制房价应从房地产商处着力
2006-10-23
尚德琪
    10月16日,“2006胡润房地产富豪榜”揭晓,上榜的50位房地产富豪总财富达到2010亿元,人均财富高达40.2亿元。而且,据说此次房地产富豪榜上榜门槛为15亿元,是所有行业榜单中最高的。

    从这个榜单中可以看出,富豪们的财富水平与当地的房价水平总是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关系。在50位上榜富豪中,企业总部在上海的有14家,在广东的有10家,在北京的有9家;在前10名中,企业总部在上海的占了4家,在广东的占了4家,在北京的占了2家。这个比例,基本上和上述3个城市的房价水平相当。

    显然,房价高的地方,最能造就房地产富豪。同时,另一个现象——房地产老板最容易登上富豪榜,也一直被人们所关注。在10月11日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中,前10位富豪中有6位主营房地产,还有2位主业中也包括房地产。

    两个现象加起来,证实了房地产富豪是由房地产暴利造就的。所以富豪榜给我们的基本提示应该是,抑制房价,应该从盖房子的人那里下功夫。

    近几年,政府屡出重拳抑制房价,又是收紧土地供应,又是调整房贷规模,又是监控购房动机,尽管最近上海房价已有明显回落,北京等地房价增幅也有下降,但总体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切都没有触及房地产行业的利润空间,都没有撼动房地产行业的暴利基础。

    这个基础就是房屋成本。

    不久前,有人呼吁房地产商公开房屋成本,但除了消费者振臂而呼以外,其他各方都态度暧昧。房地产商大多表示不可思议,因为这事关商业秘密;个别经济学家也出来说话,认为这违背了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一些地方政府表示时机未到,而且担忧会影响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但是,没有成本价作参考,政府部门怎么拿捏调控的尺度?

    如果房价完全由房地产开发商单方面说了算,那么所有调控手段都可能成为涨价的理由。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在抑制房价,而我们的房价却一直在涨的原因。

    消费者一直说房地产行业存在暴利,但房地产行业一直否认暴利的存在。如果政府不出面查清房屋成本,那么双方的争论就永远没有结果。结果就是,所有的统计数据都显示房价增幅降低了,似乎调控手段起了作用,但实际上房地产开发商仍然享受暴利!

    很多人买不起房子,但房子却是必需品。暴利的存在,从一个方面说,是对公众利益的伤害;从另一个方面说,就是对房屋成本监控不力。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