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深圳10月23日电(记者李桂茹)劳务工维权难、成本高已经成为社会性的难题。日前,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首创劳动争议人民调解新机制,破解了这一困扰多方面的难题。 据了解,深圳市外来劳务工占深圳市人口的绝大多数。去年,在该市1.4万件诉讼案中,劳动争议纠纷占70%以上,法院加班加点开夜间法庭,也只能审理一部分。过去,深圳和全国各地一样,劳动争议纠纷所走的途径是“一裁(仲裁)两审(一审、二审)”,即必须先拿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不予受理通知书》,法院才给立案,才进行一审,甚至二审,漫长的诉讼期最长可达28个月。 为改变这种状况,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宝安区开展试点工作。法院在宝安区9个街道办的劳动管理站建立了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室,由人民调解员进驻劳动管理站,形成基层劳动行政监察和人民调解合力调解辖区劳动争议纠纷的新机制。9个劳动争议联调工作室已形成“直通车、一站式”的争议联调工作模式。4个月来,9个劳动争议联调工作室共调处涉及5759人的劳动争议纠纷959件,其中调解结案734件,调解成功率接近77%。 多方联动的劳动争议调解机制,实行5条配套的实施细则,其中包括法院向不履行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协议的“老赖”发出“支付令”等内容,以实现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与诉讼救助渠道的有效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