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玩笑”
长春某大学的三名女生,因生活习惯不同,与另一女生发生了摩擦,竟然强行扒光后者的衣服,为其拍裸照,并在女生中传阅,致使被拍照女孩精神上受到极大刺激。三个女孩子事后却只说,不过是“闹着玩儿”。
物换星移,连“玩笑”也升级换代了。只不过,恐怕鲜有人会称赞这个玩笑的“创意”,而更多的是为这些孩子的未来担忧,既为受伤害者,更为“开玩笑”者: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发生矛盾又不知该如何化解,反而以进一步伤害对方为乐,如此发展,怎么得了?
可以归咎的理由或许有很多。不过,作为心智均已成熟的大学生,恐怕最该归咎的还是自己。如果凡事问一句:这样做究意能得到什么?我究竟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的“玩笑”也许就一点也不可笑了。
五成以上高一学生有“心结”
“感觉很累、很烦,每天都在担心哪里没学好。”一名高一新生说。福建某媒体报道,该地高一新生五成以上出现了紧张、烦躁、厌学、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
似曾相识。几年前,这还只是大学新生中的问题,如今已经席卷到高中新生了。恐怕过不了两年,连一年级小学生、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说出“很烦,很累”的话来。
心理问题出现得越来越早,恐怕并非偶然。经济高速发展,激烈的竞争、功利的教育以及疏离的家庭生活,使越来越早熟的孩子体会到了生存压力。父母、社会,甚至他们自己,都在说:学习就是一切。单一维度的世界,也是个牢房。想要身心健康,谈何容易。只是,要解开如此多人的“心结”,只靠心理医生恐怕已经不够了。
“全民公投”定班规
“牢记父母生日”“每天要说一句赞美同学的话”“每月看一本好书,并推荐给同学”……这些都是经郑州某校同学提案,投票通过的班规。虽然班主任说,这些学生自拟的班规,与原班规大体一致,但细究起来,其实相差甚远。
“尊老爱幼”怎比得上“牢记父母生日”更易理解,“团结同学”怎么比得上“每天说一句赞美同学的话”有人情味儿,“受批评请家长到学校陪读”怎能让孩子感到受尊重,更甭提“不抢小学生钱”这样明确的提案了。十几岁孩子们的是非观、荣辱感往往超过了成年人的预期。
不过,班主任的“综合素质评定细则”——用加分、扣分对学生的行为进行量化管理,仍让人担心。教育不是组装流水线。有了尊重学生的“班级宪法”,仍然需要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
让一个座给5块钱你让吗?
北京公交公司公布明年将对主动让座的乘客给予奖励的消息后,一位网友提出了这个问题。
让。呵呵,恐怕有人会说是为了钱让座哟!不让。可照顾老弱病残不再是文明人的标志了吗?
或许有人会说,让,但不要钱。可是,如果将让座的价码提高呢?或者,如果让座价仅为几毛钱,是否就真的不再有人让座了呢?唉,一旦将基本的社会生活准则与金钱挂上钩,原本很普通的事,还真能构成对人的心理考验。所谓道德沦丧,文明缺失,都是从这种简单的挂钩、蹩脚的激励开始的吧。
不过,也有人说,这是公交公司在反讽北京乘车人素质低下,也是一种“恶搞”。果真需要出此下策的话,这个社会就真的堪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