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打开电视频道,节目中的SUPER NANNY(超级保姆)正风风火火去“拯救”克洛德一家。当她按响克洛德家的门铃,一场“孙悟空大闹天宫”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
这是一档有趣的节目。SUPER NANNY并非真正的保姆,讲的也不是如何做饭带孩子。它用心理剧的方式,展示家庭教育的层面和方法。当然,剧中的SUPER NANNY是由真正的心理学家来饰演的。
克洛德一家六口,父亲严厉,母亲慈祥,四个孩子中,最大的十岁,最小的四岁,除了行二的女孩子乖巧伶俐之外,剩下的男孩子们个个顽劣乖张。老大BEN是个罪魁祸首,不仅自己带头上房揭瓦,也撺掇弟弟们跟他一起破坏。他们不仅与母亲作对,也彼此争斗,打架、讲粗话、吐口水、破坏东西,将所有能够想到和一般人想不到的坏事一一做尽。母亲一筹莫展,只能偷偷饮泣。一旦父亲回来,局面大为不同,父亲大声训斥孩子,母亲又成了温暖的庇护所。喧闹过后,孩子们都睡了,父母的争吵又开始了,还是老一套,他说她不懂好好管教孩子,她说他一天到晚凶巴巴。
SUPER NANNY 跳将出来:NO,NO,NO,你们这样子带孩子是错了,看我使出三板斧:1.制定家规;2.制定严格的惩罚制度,只要违反家规,立刻送到房间隔离思过,直到真诚道歉,才可以放他们出来;3.父母合作,而不是力量相互抵消。也是奇怪,这三招看似简单,却所向无敌。小魔头们纷纷缴械投降,改邪归正。SUPER NANNY大功告成。
行为主义对峙结构学派
SUPER NANNY作为儿童教育专家,有着15年与家庭工作的经验,看她对症下药的手法,估计师承行为主义一派。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是她关注的焦点,上述三条,看来容易,操作起来也需要很多技巧。
制定家规,需要全体家庭成员都在,NANNY一条条解释,然后悬挂在客厅的空白墙壁上。这一条相对容易,困难在于,孩子们破坏家规后,善良的妈妈怎样可以狠下心来,贯彻执行惩罚?
在NANNY解释家规时,十岁的BEN一脸不屑,四岁的JOHN却抢先挑衅,向NANNY吐口水。妈妈不顾他的大哭大闹,将其关入隔离房。当JOHN搂着妈妈的脖子不愿意进隔离房的时候,NANNY告诉妈妈,“不要拥抱,要推开他一尺距离,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说,你做了吐口水这样不能允许的行为,所以要将你关禁闭,直到你说对不起,才可以出来。”
JOHN不愿意说对不起,一遍一遍从隔离室逃出来,爸爸说,干脆将门锁上,NANNY说,不可以,我们要让他们明白惩罚的意义,隔离就意味着即便门大开着,他们也知道不可以出来。
正在这时,后院起火,BEN开始大声咒骂。于是,妈妈更忙了,一边要提防JOHN跑出来,一边要将BEN送入另一间房隔离。因为NANNY说,不可以将两个孩子关在一起禁闭,那样他们会觉得禁闭不过是另一种游戏。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们折腾累了,放弃反抗,说了对不起,世界终于安静了。
NANNY 的主要策略就是要提升妈妈在家庭中的地位,让孩子们明白,这个家是由妈妈说了算,而不是他们。可是对于妈妈的地位而言,还有一个巨大的威胁,那就是爸爸。爸爸是个典型的“一家之主”,他就是不能理解为什么每天他辛辛苦苦在外面挣钱养家,妈妈只是带带孩子还搞得鸡飞狗跳。他厌倦了每天回家都要收拾残局,所以总是当着孩子的面斥责妈妈没管教好孩子,总是要在妈妈已经惩罚过孩子之后还要插上一脚。似乎妈妈只不过是他的另一个大孩子,在他不在的时候,不能管好“弟弟妹妹”。然而,NANNY的说法更加有趣,当着孩子的面训斥妈妈,只能使得孩子成为两面派,当着爸爸一个样,爸爸不在就更加无法无天。
NANNY行为主义的解决之道,表现在她的关注只在孩子的行为问题上。一旦孩子的行为好转,她就大功告成。可是,对于孩子们为什么会有种种不良的行为,她却从来不去探索背后的原因。
如果结构派的家庭治疗师看到这里,可能会大摇其头,因为NANNY只是教会了父母怎样去应对已经出现的问题,却没有说应该怎样去预防有可能会发生的问题。父母变成了被问题追着跑的人,遇到了玉米出玉米招,遇到了西瓜,就不知道玉米招能否奏效。
结构派掌门人可能会说,这个家庭之所以出问题,是因为家庭的结构出了问题。孩子们为什么变成魔鬼,是因为他们不自觉地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张力,他们的顽皮、捣乱、破坏都只是在用行为问题去引开父母的注意力。他们最怕的父母离婚,潜意识中,他们觉得,只要自己浑身都是毛病,父母就要团结起来,将注意力放在他们身上。每天光对付他们已经精疲力竭,哪里还会有什么机会闹离婚。从这个角度想,孩子身上有种飞蛾扑火的精神,从来不计他们的行为有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后果。
很多父母都是这样,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从来想的是,这个孩子怎么这样,他们没有想过,问题可能和他们自己相关。
NANNY还是英雄
剧中的NANNY是个中年妇女,体态丰满,符合人们对于保姆的典型想象。可是她的表现,却更似一个女英雄,只要她一出马,各种疑难杂症,立刻消除。
生活中的保姆却好像没有她这么威风。
《朋友》中的瑞秋费尽心机终于找到了一个好保姆,儿童教育专业毕业,温柔、敏感、善良、会乐器,关键是照顾孩子是第一流的。可是瑞秋孩子的爸爸罗斯却十万个不同意,原因只有一条,因为这个保姆是男的。长久以来,性别对职业划分有着长久的影响,似乎医生一定是男的,而护士就必须是女的。男人选择婆婆妈妈的职业已经让人笑掉大牙,何况是做一个保姆。罗斯对男保姆的不舒服使得他最终采取极端的手段,尽管瑞秋非常反对,罗斯还是辞退了他。不禁让人联想,如果上述条件一样,只是性别为女,情况又会怎样?
《绝望主妇》中的一名太太有幸请到一位贤惠能干的女保姆,一向令她头疼的三个孩子突然之间面貌一新。这位太太本该高兴,可一转念更加不甘心,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听我的话,反而被一个外人哄得团团转?心中大为不甘,总想伺机“报仇”。
女性主义偏爱研究职业母亲与保姆之间的关系,对于母亲来说,这个身份无限风光,不可替代,于是她们对于保姆的心情,可谓非常复杂。一方面,她们希望保姆爱孩子,这样可以确保她们上班时安心放心;另一方面,她们又希望保姆在爱孩子的前提上,不能和孩子过于亲密,尤其不能亲密到威胁她们作为母亲的地位。所以有人提议,不如在母亲上班不在家的时候,让保姆戴着母亲画像的面具照顾孩子,扮演母亲的角色,等到母亲一回家,她就拿掉面具,变成佣人,而惟有母亲,才是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
故事还没说完,那位太太为保姆吃醋没多久,又出了新状况,老公感受到来自年轻保姆的不可阻挡的性吸引力。剧中的保姆当然对自己的魅力一无所知,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保姆们对性骚扰的感觉却很直接具体。研究表现得最有趣的在于,相比较男主人而言,往往是其父辈更加好色、更爱动手动脚。而他们,却常常被认为是已经老得没有性趣了的,所以说,最安全的可能是最危险的。
这些经验,SUPER NANNY根本都不会有,因为从根本意义上,她不是NANNY,而是英雄,居高临下地飞身下来,演义一翻,抽身而去。她从来不用常年累月居住在他人屋檐下,看主人的眼色行事。她是母亲的训练师,而不是竞争者。她是父亲的咨询师,而不是性幻想的对象。所以,这样的保姆不想SUPER也难。
刚刚收到一个好朋友的E-mail,她是一位事业有成的编辑,她说,“孩子纯粹交给保姆了,我现在每天都在为搞不定保姆的事着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