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0月2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要闻
宋庆龄基金会激励贫困大学生自强自立
“未来工程”:重资助又重人才培养
2006-10-27
本报记者 李松涛
    10月25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工程——大学生奖助学项目”通报会上,作为受助学生代表的樊倩宁自信地坐在主席台上。

    樊倩宁是北京交通大学财务管理专业2003级的学生,4年前,她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上林县考到北京。当时,来自贫困家庭的她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毫无信心,因为“家里根本没有能力支付学费和生活费”。2004年,她得到了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工程——大学生奖助学项目”的资助。

    “未来工程——大学生奖助学项目”带给樊倩宁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通过该项目举办的各种活动,还让樊倩宁变得自信起来。在接受了1年的资助后,樊倩宁不再申请这项资助,而是通过勤工俭学、做家教来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虽然可以继续申请资助,但我觉得我有能力帮助自己。”如今的樊倩宁,每个月还能给远在广西读书的姐姐寄去300元的生活费。

    同樊倩宁一样,自2003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未来工程——大学生奖助学项目”设立以来,已经有4000余名贫困大学生受到资助,321名优秀大学生获得奖励。

    据统计,在2005年全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1450万名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占20%,特别困难学生则占在校生总数的8%。

    2003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向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一次性捐赠1084万元人民币,设立了“中海油贫困大学助学基金”。该项目实施3年后,信益陶瓷有限公司、宝马汽车公司、丰田汽车公司、星巴克咖啡公司、华丰致远公司和东莞金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以及加拿大爱国华侨陈辅唐医生等热心人士相继与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展开合作,逐步形成了一个协议资金超过1亿元人民币,涵盖助学、发展、回报三类基金,主体项目12个,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82所高校的全方位人才培养系统工程——“未来工程”。

    “与其他的公益项目相比,我们坚持将经济资助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秘书长李宁说,“未来工程”项目已为数千名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了经济支持,同时还对品学兼优的困难大学生进行奖励。

    宋庆龄基金会已累计发放助学金、奖学金近1500万元,李宁说:“我们要让更多的企业、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帮助贫困大学生,就是在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出力。”

    本报北京10月2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