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1月9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广告专版
长江魂•教育梦
长江之子
——一群学者与他们的长江
2006-11-09
文图/冉建红 春涛

    题记:曾经有人说过,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是否,在一千个人心中,也有一个自己的长江?

    是的。在以长江命名的长江师范学院,在这个以传承长江精神、实现教育理想的高等学府,有这样一群精英,他们有着丰富的学识和崇高的师风,他们努力践行着长江的精神,一刻也没有懈怠。

    尽管,他们并不能代表长江精神的全部。但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不断为长江精神注入新的内涵。

    淡泊名利 宁静致远

    人物概述:王久渊——党委书记,教授,2000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重庆三峡学院兼职教授,撰有论文数十篇,出版过多部编著。

    从1985年至今,王久渊已在长江师范学院(原涪陵师范学院)整整20年。他说他是不经意间跨进了教育的大门。20年来,他几乎没有动过离开长江师范学院的念头。他说学院浓郁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教育事业的责任心,给了他留下来并一干就是20年的理由。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熟悉王久渊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位从来不把名利放在心头的长者、师长。作为学院一名元老级人物,他作风勤俭朴素。他本有资格获取一些政策范围内优待,但他并没有刻意追求。一套狭小的住房,客厅摆了一张饭桌和几根凳子就再也放不下其他东西,但他从来不嫌弃,一住就是好多年,有更宽敞的住房他也总是让给引进的人才;一身朴素的衣服,从来不讲究是不是名牌,合身就行。因为,生活上的享受他从不奢求,学术的精深和学校的发展才是他孜孜以求的目标。在他的组织下,学院成功推进了机构、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和后勤社会化等多项改革,理顺内外关系,教职工心齐气顺,学院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他希望他的学生保持一种求索、进取、自强不息的精神。他认为,长江浩浩荡荡奔向大海,本身就是一种永不停息的追求。长江师范学院的学生,将来绝大多数要为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服务,没有这些精神,自身得不到提升,教育也得不到发展。

    他寄言老师和学子们,要像长江一样包容。无论是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有容乃大,才能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与时俱进 坚守信念

    人物概述:戴伟——院长,教授,2000年获重庆市先进工作者,2005年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多次获得教育部评选的曾宪梓教师奖,重庆市社科联委员,重庆市语言学会副会长,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并出版多部专著。

    如果要找长江师范学院的院长,三个地方可以找到他:办公室、李渡新校区建设工地,还有一个地方是校车上—坐校车在几个校区来回奔波,几乎成了他的习惯。这三个地方,见证了长江师范学院近几年发展的每一历史时刻。

    从2003年12月担任院长以来,他经历了人生中最忙碌、具挑战性,也是最充实的时光。李渡新区建设,是他上任以来最具挑战的工作。那时新区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工程建设管理经验不足,建设方案决策缓慢,工程施工管理不容易到位;建设资金不足,资金筹集难度大。但在他的领导下,完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手段、强化融资工作,经过短短十六个月的时间,一期工程最终实现了入住6400多学生的建设任务。这所可与重庆大学城媲美的新校园,被誉为是开创了“学者搞建设”的奇迹。

    他十分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在他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的推动下,学院的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科研特色得以彰显。学院连续三年“专转本”考试中,均获重庆市上线人数、上线率、录取率三项第一;学院的科技论文数、课题数、获奖成果数连续创新高;各类具有巨大潜力的新的办学亮点、特色项目不断涌现出来。

    他说这些得益于两点:与时俱进,坚守信念。建设学校、教育教学,离不开与时俱进的精神,离不开信念的坚守。

    创新务实 学者风范

    人物概述:彭寿清——副院长,研究员,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五项,出版专(编)著五部,发表论文70余篇。

    认识彭寿清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看法,生活中他不事张扬,保持着学者的低调本色;工作中,他大刀阔斧、务实创新;思想上,他前卫新潮,不拘泥陈规旧习。作为学院教学、科研分管领导的他,被誉为是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科研特色打造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开路人。

    长江师范学院许多开创性的工作,都与他的努力密不可分:推行“平台+模块”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构建学生综合质量体系;设立“民族学院”,占领重庆市民族教育战略高地;打造“乌江流域经济文化研究”特色品牌;大力推行现代教育技术,积极探索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致力实施“素质拓展计划”,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实施优势学科、优秀教师、优质学生工程,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学校的社会声誉扶摇直上。

    他是一位优秀的师长,也是一位优秀的学者。凭借自己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在教育第一线他就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一杆标尺,在学术领域更是彰显了新时期青年学者的风范。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