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青年话题
冰点时评
医药调价:利益博弈越前移政策质量越高
2006-11-10
曹林
    看惯了垄断行业涨价的“逢涨必遂”,当看到江苏医疗服务价格“涨价未遂”时,还真很不顺眼。据报道,江苏省物价局自上月公布拟调价的137个医疗服务项目后,由于涉及91.2%的项目价格上涨,该方案自公示起到上周末公示结束,反对之声一直不绝于耳。专家指出,调价原因及成本测算不透明,是众人反对“涨价方案”的最主要原因。由于广遭反对,该局决定暂缓推出各项基本医疗服务新价。

    这是一个值得称道的结果。亮点并非因为“涨价未遂”,而是因为民意反对声受到了重视,有了那么一点儿政策博弈的意思。民意反对涨价,并不意味着“民意”就是对的,但反对声必须受到政策过程的重视,公共政策理论告诉我们:经过支持声与反对声正面交锋这个博弈过程的政策,才会有质量。有反对意见存在,才表明这个政策真正地触及到了各方利益点;也只有反对者的存在,才能激起一次真正的博弈—这个博弈不仅能达致一个更公平的价格调整方案,更重要的是能把所有矛盾都通过博弈,化解在政策实施之前。将矛盾后移到政策实施后,是一项政策最大的失败。

    所以发这番感慨,源于这样一种现象:药品涨价有人反对,而降价无人反对。药价有升有降这很正常,老百姓每次都强烈地反对医药价格上涨,这也很正常,毕竟涨价掏的是他们的钱包。如果药品降价,药商和医院该站出来反对才是,因为降价是在逼药商和医院向消费者让利。可我们认真回忆一下,为解决公众看病贵问题,发改委19次调低药品和医疗服务价格,哪一次宣布降价时,遭遇过医院和药商的反对?在中央统一部署下,各地物价局或多或少地都调低过部分药价,可有医药企业像公众反对涨价那样,站出来反对降价吗?

    “无人反对降价”并不意味着降价政策会一帆风顺。相反,发改委的19次降价次次落入“空降”困境,越降药价越高,越降公众看病越难。可见,无人反对的降价政策,成效不佳。

    发改委19次降价政策为何未遭遇药商的反对呢?根本问题在于,那19次降价每一次都未触及药商和医院的利益痛处,未抓住药价虚高和看病贵的根本利益点。降的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药价,最需要降价的都没有涉及,药商和医院无关痛痒,所以才不反对。如果像涨价触及到消费者利益痛处一样,降价真触及到药商的利益,他们不站出反对才怪。而且,因为降价未扼住药商和医院的命门,他们预期到那些降价政策是可以被“钻空子”的,比如,可以通过不开降价药、一药多名等方式回避降价(实际上,药商和医院也是这么应付降价的)。既然政策可以被轻易地“钻空子”,那何必要反对它的出台?

    所以,发改委19次降价出台前“无人反对”,并不意味着真的无人反对,所有利益矛盾在“反对者缺位”中都后移到政策执行中去了。药商和医院在政策执行激烈抵抗降价——这种政策出台前的“无人反对”,恰恰折射出一项公共政策的低质量,表明政策未触及到关键利益点,麻烦都后移到执行中去了。如果发改委哪一次的药品降价也像涨价激起公众强烈反对一样,激起了所有药商和医院的反对,那才表明降价真正触及到了“看病贵”的利益点,那样的降价政策才值得公众期待。博弈充分前移,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因为政策本身已经包含了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

    回顾一些政策为何在执行中遭遇阻力,正在于出台前的“反对者缺位”。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为何在各地得不到落实?因为政策实施后银行、高校、地方政策等利益主体,才开始进行讨价还价,银行以推诿、拖延、打折、抵制、扭曲等方式与政策进行周旋。利益矛盾留到政策实施后,势必造成政策停滞不前或效果大为缩水,使那些理应获得贷款的贫困生,被学费所累。同样,一些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都有类似的遭遇。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