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1月13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教育
明明看见希望就在前面,可往前迈步却发现有一条难以逾越的沟——
南昌农民工子女入学有政策难享受
2006-11-13
本报记者 涂超华
    

    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

    爹妈必须要有养老保险

    为了6岁的女儿能在南昌读书上学,陈建民(化名)今年算是操碎了心。

    陈建民的户籍身份是江西铅山县的农民,4年前带着女儿梦梦来到南昌打工。按说,陈建民理所应当被称为进城务工人员,但是,按照南昌市的有关政策,他却无法证明自己的进城务工人员身份,女儿的上学问题也因此碰壁。

    今年9月,年满6岁的梦梦该上小学了。根据租住房屋所在的位置,陈建民找到了离家最近的一所小学。然而却被告知,这所学校招生年年爆满,今年也如此,没能力接收像梦梦这样的学生。也就是说,学校只有先招收完户口在本地区的新生,在名额有富余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考虑像梦梦这样的孩子。

    一位朋友告诉陈建民,南昌市曾在2005年出台《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暂行办法》,并在南昌市城区内划定了14所公办中小学接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入学。而且,到这些指定的公办中小学就读将享受与当地学生同一收费标准,接收学校也被明令禁止收取借读费和与就学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款等。

    这个消息让陈建民万分欣喜,他找到区教育局,准备申请让女儿去其中的一所学校就读,然而得到的答复却让他如坠冰窖。

    按照南昌市出台的有关政策,对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的身份,有着明确规定,那就是农民工必须持有南昌市市区(含开发区)或县城城区暂住证明;持有合法的劳动用工合同或工商营业执照;持有房屋产权证或一年以上租房协议并居住在城区;已办理养老保险。这四条硬性规定必须全部符合,缺一不可。

    “暂住证明没问题,一年以上的城区租房合同咬咬牙也能够得上,可剩余的两条我就无能为力了,想找老板给签个用工合同,还可以去试试,但让其办养老保险根本就不现实。想找一份工作的人多着呢,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哪还敢提条件?”陈建民说。

    万般无奈之下,和爱人反复商量之后,陈建民咬咬牙从微薄的积蓄里拿出了3600元,在一所还有招生名额的学校为女儿交上了借读费。

    他说,不想让女儿在上学这个问题上受委屈。

    明明看见希望就在前面

    可往前迈步却发现有一条难以逾越的沟

    据记者了解,南昌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在子女上学问题上都有着类似的遭遇和无奈。大家明明看见前方有一个令他们振奋的希望,可往前迈步却发现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横在了中间。

    根据相关规定,所有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应纳入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必须给每位参加工作的农民工办理社保。尽管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在不断努力地督促用人单位给雇用的进城务工人员办理社保,但实际上收效甚微。

    南昌市社会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桂礼华科长告诉记者,由于办理养老保险手续时只需要将对方的身份证号和名字输入电脑,因此无法统计确定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的具体数字。但从他工作中接触的情况来看,农民工办理养老保险的人数相当有限。“他们大多在苦脏累等工作的一线,老板几乎不会为他们购买养老保险。对于南昌的许多企业来说,大多还处在原始积累的阶段。要让这些企业为工人缴纳保险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从我接触到的范围看,从事建筑工作的农民工99%都没有跟企业签订正规的用工合同,其他零散就业的农民工情况略微好些。”金昊是南昌市总工会进城务工人员维权服务站的副主任,她告诉记者,该维权服务站成立于2003年,平时要和形形色色的进城务工人员打交道,主要工作就是帮助进城务工人员维护合法权益。从她掌握的数据看,进城务工人员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合法劳动用工合同的比例微乎其微。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对劳动合同和办理社会保险等政策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更多的时候只能选择无奈。

    江西九江姑娘胡萍高中毕业后来到南昌打工,在各职介机构转了好几天才找到一份在饭店当服务员的工作。胡萍记得她给老板看了下身份证,简单谈了谈工资食宿等问题就上岗了。“当时也怯生生地问过一句是否要签份协议,被老板白了一眼后就没敢再提了。找工作的人多着呢,哪还敢跟老板提签合同办养老保险的事啊!”胡萍说。尽管她很清楚,一旦发生了劳动纠纷自己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一方面是企业没有根据相关劳动法规跟农民工签订劳务关系,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工自身的流动性比较大,今天可能在这个企业工作,明天或许又换地方了。”金昊表示,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工作不固定,又极少在劳动部门登记注册,劳动部门和工会组织无法帮助他们。

    农民工认为政策只是表面光鲜

    教育部门表示条件已经很宽松

    许多农民工表示,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应该是政府加大监管,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不能仅仅依靠农民工自己去争取。而对于南昌市政府针对农民工子弟教育问题出台的政策,更多的是质疑。

    有农民工表示,政策表面光鲜,实际上是在他们子女受教育的问题上设置了限制。

    南昌市教育局基教处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南昌市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出台的政策已经综合了各方面的因素,所设定的条件也非常宽松。她说,为了这项政策的出台,上上下下开展调研,并且反复研讨,同时还参考了其他地方的经验,应该是比较合理的,符合南昌市的情况。

    “现在农民工的身份很难界定,只有通过设定条件来圈定范围。同时因为市里的教育资源也十分有限,如果再放宽的话,学校根本没法承受,老师的编制、学校的容纳能力都会成问题。”

    这位工作人员还表示,设定这些条件实际是为农民工好,对他们负责任。国家有规定,用工单位必须办理养老保险,签订劳动合同。这是农民工理应享受到的权利,大家要力争自己应该享受的合法权利才是。

    据了解,2005年南昌市城区中小学共接纳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300多名,但根据南昌市的有关统计数据,该市目前所容纳的进城务工人员在30万人左右。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