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11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要闻
甘肃产业链条建团产生多重效应
团旗在新经济组织飘扬
2006-12-05
本报记者 狄多华 实习生 周昌和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团甘肃省委书记王永前对基层团建工作的这一评判,为甘肃广大团干部所熟知。

    基于这一认识,团甘肃省委采取新手段,实施新举措,在农村基层团建新模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如今,甘肃各地团组织适应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形势,积极推进产业建团、协会建团和劳务建团,全省共建有产业团支部732个、协会团支部426个、劳务团支部268个。

    深圳归来当牛倌

    “不要说1000元,给3000元我都不愿去。”在弥漫着奶牛味的小院里,当记者问起还愿不愿意去深圳打工的问题时,28岁的农民路全龙憨笑着说,他现在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

    路全龙,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柏树乡党洼村人,10年前高中毕业南下深圳打拼,每月能挣1000多元,让当时还住土窑洞的乡亲羡慕不已。可仅仅两年后的1998年,他就回到村里贩卖药材,并成立果药协会出任会长,之后又成立奶牛协会,带领村民养奶牛,成了市县两级的致富明星。

    2000年,路全龙当选党洼村团支部书记,2004年再任村党支部副书记。除去果药协会100多名会员,40多名回乡创业的青年也陆续集聚到他的旗下,成为奶牛协会成员。过去没有养奶牛历史的党洼村,如今奶牛日常存栏数超过300头,年收入120多万元。

    党洼村党支部书记路峰告诉记者,村民以前多以种粮、打工为主,住的是土窑洞,啃的是玉米棒;农闲时,年轻人不是打牌,就是扯闲话,东家长、西家短,动不动还因打牌喝酒闹事,有人还因盗窃进了监狱。现在大家养奶牛、种药材,忙得不亦乐乎,村里风气也大为改观。

    回首党洼村的变化,老支书路峰肯定党团员的作用至关重要,他十分赞成“村干部、团支部书记、协会会长交叉任职”,认为这样有利于凝聚群众尤其是年轻人走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致富能人、团支部书记、村干部“三位一体”,正是团平凉市委探索农村基层团建的模式之一。

    靠什么预防“地动山摇”

    王永前之所以说出前面的“狠话”,源于一次深入的调研。在这次调研中,任团省委书记不久的王永前发现,团的基层组织,尤其是农村基层组织状况堪忧。在某县被调查的38个农牧村团组织中,21个没有活动场所,32个管理混乱。

    在对团员的调查中,58%的团员对团的基本常识不了解,52%的团员对团的工作漠不关心,团员流失严重。

    “基层团组织建设,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临界点。”为此,团甘肃省委决心实施“放大团建视野,扩大团建有效覆盖”的“大团建”思路。具体工作中,用设立“创新奖”等手段,鼓励市、州团委实施“三位一体”、产业链条建团等团建工作的新举措。

    “现在的青年农民需求很现实,也很丰富,仅靠学文件、读报纸,是吸引不了他们的。”当了20年村干部的周志高,如今是甘肃省灵台县康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兼团支部书记。如何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他的体会是,必须给团员青年提供发展的平台,至少能为他们提供信息,或者为他们创造致富机会。

    对此,团平凉市委书记崔仁杰是认同的:“依托产业发展,可以有效凝聚青年,搭建平台,把团的工作融入产业活动中,培养和带动更多的青年人致富。”

    产业建团遍地开花

    “公司建立团组织,会不会给你增添麻烦?”在青年农民企业家张继福的办公室,当记者问起这一问题时,他的回答很干脆:“不会。”

    1960年出生的张继福,外出打过工,卖过水果。2002年回到家乡华亭县创办福芫兔业公司,任总经理。稍后成立獭兔养殖协会,无偿为农户提供种兔,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会员。到今年,张继福的獭兔协会已有会员210多名,吸引了周边3个县的青年农民。他个人的资产积累也超过了200万元。

    公司成立之初,张继福主动要求成立团组织,如今他又思谋着将团组织的功能扩大到日渐壮大的协会上。因为他深深体会到团组织可以跨越地域、跨越行政隶属关系发挥作用,凝聚青年,“这是其他组织所不能比的”。

    在甘肃定西,蚕豆协会负责人张义出任镇团委副书记后,在自己协会中建立团组织,覆盖周边5个乡镇3000多户农民。他组织青年农民开展蚕豆生产技术培训并帮大家寻找市场,订单式收购农户的蚕豆,仅此一项为蚕豆种植户人均增收300元,演绎了“蚕豆变青豆”的神话。

    在甘肃酒泉,玉门全市产业建团总数达到104个,涉及棉花、瓜菜、制种、养殖、运销等20多个产业。而在敦煌,产业团组织已占半壁江山,全市产业团组织及其管理的团员青年占农村团组织和团员青年总数的42%。

    “传统的农村团组织,一直沿用的是计划经济时代以乡镇、行政村为单位的设置模式,日益显示出其与农村经济市场化、青年农民需求多元化、团员青年流动化的不适应,出现了有组织无青年的尴尬局面。产业链条建团,把团旗插上新经济组织的山头,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王永前说。

    本报兰州12月4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