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2月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广告专版
跨越海峡的欢聚
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团赴台交流演出侧记
2006-12-06
    

    我国台湾省南投县仁爱乡,是布农族和泰雅族的一个聚居地,2006年11月13日,来自大陆的西南民族大学朝鲜族歌唱家崔善子,牵着73岁的泰雅族织布老人张妈妈,两人深情地唱起了由台湾原住民创作的歌曲——《我们都是一家人》。

    歌中唱到:我的家乡在娜麓湾,你的家乡在娜麓湾,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轻轻的唱出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永远都是一家人……

    演唱到动情之处,两人眼含热泪,紧紧拥抱在一起。

    这是国家民委组织的西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团(以下简称“艺术团”)赴台交流演出期间,发生的感人一幕。在历时十天的交流演出中,这样的感人场面一次次在宝岛台湾上演。

    两岸民族的艺术盛宴

    2006年11月5日,艺术团从西南民族大学的所在地——四川成都出发,经深圳、香港抵达台湾。艺术团由西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罗布江村教授担任团长,国家民委国际合作司司长王泉利先生任顾问,演职人员共48人,主要由西南民族大学的师生组成。他们带上了十多个高质量的民族歌舞表演和器乐演奏节目,代表大陆各少数民族,与台湾少数民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刚到台湾,艺术团便受到了孔文吉、华加志等台湾少数民族知名人士的热情欢迎。十天的时间里,艺术团从台北出发,到东部花莲县,再到西部屏东县、嘉义县,然后前往中部南投县,绕行台湾岛一圈,行程两千多公里,演出共七场。

    当彝族音乐《席勒的红裙》响起,西南民族大学的姑娘们穿着漂亮的红裙,伴着明快的节奏登上舞台,台下顿时掌声雷动,喝彩阵阵。孔文吉等台湾少数民族知名人士,纷纷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这是11月7日艺术团来到台北县乌来乡泰雅族部落社区,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时的欢乐场景。

    当晚7点,在乌来乡泰雅族部落“gaga国际剧场”举行的这场演出,拉开了此次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的序幕。乌来乡位于台北县最南端,是县内唯一以原住民人文产业发展为主轴的原住民乡。当地泰雅族妇女以他们民族特有的方式和最高的礼仪,热情欢迎艺术团一行,并为罗布江村团长穿戴上泰雅族自制的背心和头饰。

    gaga国际剧场内座无虚席,泰雅族乡民以本民族舞蹈开场,让艺术团的成员们领略到了泰雅族独特的民族风情。而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国家一级演员谭勇的二胡独奏《万马奔腾》,则将晚会带入高潮。伴随着二胡奏响的旋律,观众们仿佛来到了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感受到了万马奔腾的雄浑气势。

    演出得到了国家民委国际合作司司长王泉利和台湾少数民族知名人士孔文吉的高度评价。这正如罗布江村团长在晚会开演前所讲:中华民族的文化,需要每一个民族共同努力来缔造,民族的就是共同的,它必定会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和推崇。

    当地报刊对此次演出进行了详实的报道,充分肯定了艺术团为当地原住民带来的艺术盛宴。

    11月11日和12日,艺术团访问了屏东县雾台乡的鲁凯族部落社区,以及嘉义县阿里山乡的邹族部落社区,与当地的原住民进行了文化交流演出。得知艺术团来演出,当地乡亲们奔走相告,不约而同地穿着节日的盛装前来观看,有的邻县、邻乡的观众从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地方驱车赶往演出现场。

    在鲁凯族部落,乡民们给艺术团的师生戴上了美丽的花环,以表示他们的热情和敬意。雾台乡乡长向艺术团赠送了镶有八颗琉璃珠的精美饰品,乡长说八颗琉璃珠象征八个鲁凯族的孩子,希望将来有八个孩子能到西南民族大学深造。

    两岸师生的欢乐聚会

    11月8日,艺术团来到台湾知名的高等学府——政治大学。该校是台湾最早研究少数民族文化和台湾原住民文化的大学。在该校的风雩楼云岫厅,艺术团师生与政治大学师生进行了座谈与联欢。

    联欢会上,艺术团青年藏族教师三木科的一曲《吉祥鸟》,点燃了两岸师生的激情,大家手拉着手,伴着节奏鲜明的乐曲,情不自禁绕场欢跳,场面既愉快又热闹。

    除了快乐的联欢,两岸学生还不忘聊聊各自的学业安排、课程设置等,西南民族大学的同学们还就台湾原住民文化现状、地位以及传承等问题,跟政治大学的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

    有趣的是,两岸的老师们兴之所至,以歌唱的方式回答学生们的提问,气氛和谐,场面温馨。台湾原住民电视台的专题报道说,“民族大学生跨海交流,热情温馨”,对两所高校师生联欢与交流的活动予以了很高的评价。

    访问期间,西南民族大学与台湾东华大学签署了两校校际合作协议。东华大学位于台湾花莲县,是台湾唯一一所设有原住民民族学院的大学。今后,两校将开展少数民族教育、少数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在互动交流中,罗布江村团长向东华大学的师生们介绍说,西南民族大学是拥有56个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师生其乐融融,亲如兄弟,学校秉承为少数民族服务、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培养了十万各类人才,为大陆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做出了贡献。

    他表示:两校校际交流合作协议的签订,将给两校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希望两校的交流合作不断深入、不断发展。

    与台湾的南华大学交流时,该校的古典雅乐团体摆开场面,为大陆同学演绎了两千多年前的战国音乐和一千年多前的盛唐音乐。一曲鼓乐《抗金令》,让艺术团的师生们感受到钟鼓音乐的特殊魅力。

    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哈萨克族女高音歌唱家张莉教授则献歌一曲——《一杯美酒》,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观众,赢得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巧合的是,来自大陆文化部、文化研究机构以及四十多所大学的五十位专家学者,正在当地参加“海峡两岸炎黄文化研讨会”,他们也一起参加了这次联欢活动。专家学者们对西南民族大学师生在民族舞蹈、声乐、器乐方面的表演给予好评,例如天津师范大学的庞卓恒教授认为演出很精彩,让观众大开眼界。

    通过对南华大学的访问,两所高校在学校建设和教育层面上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彼此增进了了解,达成了结成两校间的校际合作意向。

    艺术团还与职业学校的师生进行了交流。11月13日,艺术团来到了台湾知名人士孔文吉先生的家乡南投县仁爱乡,交流演出在仁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的礼堂举行。仁爱乡原住民“冰合演唱团”吟唱了布农族歌谣,原乡舞蹈团表演了泰雅族、阿美族的舞蹈。而当西南民族大学三位分别身着藏、彝、羌族靓丽服饰的主持人登上舞台时,全场响起阵阵的欢呼声。

    演出结束后,仁爱高级农业职业学校的学生争相走上舞台,与艺术团的老师、同学热情拥抱、握手、击掌,长长的队伍围着舞台绕了数十圈,持续了二十多分钟,掌声经久不息。

    两岸同胞的深情厚谊

    交流演出期间,台湾朋友高文彬先生向罗布江村团长赠送了一条领带,这条领带可谓意味深长:领带的图案上方是一束挺拔的梅花,下方是一幅中国地图,梅花的根须深深地植入中国地图里。

    高文彬先生解释说,梅花代表着台湾,图案喻示了两岸同宗同祖的骨肉之情,表明了台湾的人文历史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延伸。

    他是首批来大陆投资的台商,这条领带是他请张大千的弟子设计、手绘而成。他说,这条领带跟随他十多年,他只在出席重要活动时才会佩戴。

    罗布江村团长感动不已,表示将把这条领带献给西南民族大学博物馆,作为两岸骨肉之情的生动见证。

    11月8日晚餐时,台湾肯加旅行社为艺术团当月过生日的两位老师和五位同学送来了生日蛋糕,给了大家一个惊喜。张文静同学流着泪说,11月8日将是她一生中最难忘的生日。当生日蜡烛点燃,生日祝福歌曲唱起来的时候,艺术团师生的双眼都湿润了。

    艺术团在台湾期间,这样的感人故事不时地上演,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而在两千多公里的行程中,艺术团途经了日月潭、阿里山等自然风景区,考察了多个台湾原住民村落。秀丽的山水风景和淳厚的民俗文化,深深感染和打动着艺术团的每一位成员。

    而艺术团的师生也尽心竭力,将精湛的技艺呈现给台湾同胞。在南华大学的演出中,因演出场地较小,一位同学跳舞时不慎将手背擦伤流血了,他忍着疼痛,脸上依然保持着愉快的笑容,坚持到演出结束。

    在雾台乡演出时,演出场地有积水,而根据节目内容,演员们需要脱掉鞋子表演。这意味着同学们要在积水中赤脚演出,他们没有片刻犹豫就脱了鞋上台,说踩点水算不了什么,要让台湾同胞看到来自大陆少数民族的特色舞蹈。

    艺术团穿梭于台湾岛内,有时需要坐车长达十余小时,一些师生有晕车、呕吐的现象,但是到达目的地登台演出时,哪怕前一分钟还在晕车的演员,都能精神抖擞地投入演出,将高质量的节目呈现给观众,这种集体荣誉感和敬业精神,每每让台湾朋友们感动。

    返回台北的那天,瓦历斯·贝林、夷将、郑天财、孔文吉、林春德、林正二、廖国栋、蔡中涵等台湾知名人士,在台北举行了盛大的欢送晚宴。虽然天空飘着小雨,但艺术团师生却格外高兴,因为他们一路走来,处处收获了台湾同胞热情、友好、真挚的情谊,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

    正如罗布江村团长在晚宴上所说,这次文艺交流为加深两岸同胞的了解、增进两岸同胞的友谊贡献了绵薄之力。

    (立辉 龚敏/文 西南民族大学/供图)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