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蜗牛也会接吻吗?”5岁的小女儿祖睁着好奇的大眼睛,问出这个问题,保罗·刘易斯便傻眼了。
尽管保罗·刘易斯是一个职业科技电视人,但他“用尽自己的一切知识”,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女儿这个刁钻古怪的问题。幸好,他想起了自己干的本行:科教纪录片。
保罗在网上为女儿订购了一部名为《微观世界》的法国纪录片——一部运用“不可思议的摄影术,从很近的距离展示了昆虫世界的了不起”的影片,几个星期后,保罗就收到了订货。
当天晚上,保罗和女儿偎在沙发里,看着两只蜗牛在屏幕上慢慢碰头。它们用触角抚摩着彼此,随着音乐高潮渐起,两只蜗牛以自己的方式,开始了浪漫的接吻。祖看得目不转睛,一直到几个月后,她还在津津乐道地谈论这个“特别的画面”。
12月5日上午,在2006年北京国际科教影视展评研讨会开幕式上,评委会主席保罗·刘易斯在讲述这个故事时说:“一个5岁孩子的问题,让我们理解了什么是伟大的电视作品。这是揭开生命之迷的力量,作为电视制片人,这一课,我们永远不该忘记。”
保罗·路易斯,Discovery频道—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科教纪录片制作及供应商——加拿大分部现任总裁,负责所有日常运行,包括策划、制片和销售。此外,他还担任世界科学制片人委员会主任,这个机构致力于与各个国际广播公司、独立制片人和发行人分享策划题材以及新成果。
此次2006年北京国际科教电影展评研讨会,主办方邀请他作为评委会主席,开幕前夕,时差尚未倒过来的保罗·路易斯,在北京饭店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观众的口味时时都在变”
美国Discovery频道(以下简称Discovery)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学探索频道,开创于1985年,是世界十大知名品牌中唯一的媒体类产品。每天,有15颗人造卫星以24种语言,向全球145个国家播放,在中国,已经有22家电视台播映了Discovery的节目。
1997年,联合国世界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Discovery“人类探索特别贡献奖”,以表彰其“对地球人历史与未来的不懈追索和对人类科普教育视角与方式的突破性贡献”,随后,便有人把Discovery称作“严肃的娱乐帝国”。这个“帝国”忠实的观众主要是18~49岁的男性,受过良好的教育。
在Discovery的片库中,已经容纳了超过8万小时、题材广泛的世界顶尖纪录片,从1985年以来,正是这些纪录片构成了这个“全球最严肃的娱乐帝国”的不倒长城。
“Discovery的竞争力,是由制片人为核心的制作体系支撑的。”保罗说,“最重要的,你先要有一个绝好的选题,然后便是艰苦的筹钱过程。一个片子,从开始构思到最后播放,可能要用两三年时间,80%是筹钱,20%才是制作片子,我们能播放最优秀纪录片的原因正在于此。”
在Discovery遍布全球的各个分部中,都有一个类似的评审小组,专门负责筛选选题。每个月,评审小组都要从四五十份选题计划书中,挑出中意的一两个,让制片人阐述这个片子的更多细节,如:采访对象、故事结构、拍摄风格、解说词等等。
这些被选中的选题,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为“观众的口味时时都在变”。
判断观众的口味,是Discovery日常最为重要的工作之一。每天下午,Discovery频道就开始搜集关于前一天节目的反馈—哪些人在看昨天的节目?他们通过互联网,选出观众评审委员会,让他们指出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节目,并进行评价。“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观众展开,永远都在琢磨观众想看什么,以及预测他们将来想看到什么。”
世界各地的Discovery策划人员,每天都会与观众研究组一起做这种预测。这种预测有时会定位于:一个25岁的男性,喜欢看Discovery频道,同时爱看其他频道的另一个节目,每天在网上泡一个小时、喝一杯咖啡,开车,阅读某本杂志……这些资料加上心理学分析等,猜测他有可能想要看什么节目。
保罗坦言,这样复杂的预测,正确率不超过50%,但是“我们只能从错误中积累经验”。
加拿大分部曾经拍过这样一个节目《加拿大最“烂”的司机》,片中,观众会看到那些最“烂”的驾驶员驾驶技术如何糟糕,然后再从科学和心理的角度讨论为什么会这么“烂”。
片子播出后,非常受欢迎。根据这个判断,Discovery频道又拍摄了一部《加拿大最快的司机》,结果适得其反,收视率极低。
“我们每个人,无论开车、骑摩托或自行车,都有可能是一个‘烂’司机。所以人们往往不会像关注一个驾驶技术很‘烂’的司机那样,去关注开快车的司机。”保罗摇着头:“如何选出对观众胃口的节目,有时真令人发疯!”
“我们得找到最好的讲故事的方法”
作为国际上一种成功的纪录片制作模式,Discovery对节目有着非常明确的标准,“必须要在30秒内抓住观众的眼球”。在它的制片人指南中明确提出:“观众肯定不想从节目中听到一场科学讲座,他想通过节目身临其境。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给观众一种体验,其中含有他未曾预料的科学信息。”
保罗对此的总结是:“我们得找到最好的讲故事的方法,然后用它把最好的素材结合起来。”
“在很多观众脑子里,科学是无趣的。他们想到科学,只会回忆起中学时解剖青蛙的实验。”保罗说:“我们的挑战性就在于让它变得有趣起来。科学并不只在实验室里发生,也不仅仅是从月球到火星,科学可以包罗万象——从DNA的排序、爱因斯坦疯狂的发型、我手里这杯可乐是怎么制造的、你的录音笔如何工作,到打印机如何把我的名片打印出来……人们会对这种无处不在的科学感兴趣。”
“有时看你们的节目,觉得这个选题很无聊,可是看完整部片子后,会发现原来是那么有趣。你们总是能抓住我的注意力,这是怎么做到的?”
“哦!你想让我招出探索频道所有的秘密吗?”面对记者提问,保罗笑道:“达到这个目标,有很多经典的办法。比方说,一起杀人案件,谁也不知道凶手。观众就必须从头看到尾,直到找到凶手。我们拍纪录片也会用这种方式。一起科学迷案,你想知道答案吗?好,你必须等到节目最后一分钟,我们才会说出来——哦,究竟是谁杀了最后一只恐龙?”
Discovery的制作者们,不断地从戏剧和电影中借鉴悬念的方法。保罗和他的同事们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之一。”
除了讲故事,组织素材是另一个重要手段。Discovery制作一部1小时的片子,往往会有数百小时的素材。制片人会先制作出一个草稿带,包含所有他想讲述的要素,然后由评审会审片。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意见:“不行不行,你给了太多信息”,“你偏离主题了”,直到很多次这样的审片和修改,才会得到一个最终版。
“科学就在我们身旁,而科学又是如此神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Discovery的片子充满了各种高科技制作的特效——恐龙、史前火山爆发、各种未来世界的飞行器、人体内的漫游……于是,有人将Discovery的成功,归结为特效的运用,但保罗不这么看。
“大制作的纪录片,都有特效成分,比如我们最成功的片子之一《与恐龙同行》。以前,我们谈谈恐龙化石就行了,可现在,人们想要看见恐龙长什么样子,怎么走路,怎么叫。所以,让恐龙在荧幕上复活,是观众的需要。”
“特效确实是一些纪录片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是好些年以前的事了。那时候,特效有可能掩盖一些空洞的故事,但观众会很快鉴别出那些片子的无趣,在特效的使用上,我们是非常小心的。”
在保罗看来,和特效相比,故事本身的选题和结构更为重要。一个好的故事,即使没有特效,没有动画,仍然可以赢得观众。
不久前,Discovery播放的极受欢迎的一个节目,名为《它是怎么做的?》(How it's
made),片中告诉人们,曲别针、购物卡一类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小东西,在工厂里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一开始,保罗觉得这个点子很普通,“完全没有高科技”。可制片人一遍又一遍地找他,保罗最后给了这个制片人一笔很少的费用,指望他能知难而退。没想到片子制作出来播放后,大受欢迎。它采取非常传统的讲故事的方式——主持人拿着一个曲别针问观众:“你想知道这玩意儿是怎么做出来的吗?”然后便是工厂里的一道道工序。
“观众就是对自己身边的东西是怎么造出来感到好奇。”保罗事后反省,“正是这个电视节目满足了人们的好奇心——无论是遥远的星球,还是日常生活用品,仔细观察,其实都不简单。这就是这个节目能如此成功的理由,是我低估了它受欢迎的程度。节目毫无说教,轻松易懂,这些用品非常实用而且常见,但观众仍十分欣赏其中蕴涵的复杂、机巧和技艺。”“这个片子潜移默化地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身旁,而科学又是如此神奇。”
“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出炉,既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冲突的过程”
Discovery的成功之道可以概括为——“娱乐为本,规模取胜,商业化操作”。但娱乐精神和科学理性,有时候却是一对矛盾,在处理这对矛盾时,Discovery始终在寻找着一种“平衡”。
保罗认为,这种平衡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同时做到娱乐并传递着真实的科学信息。”保罗说,“如果Discovery单纯追求娱乐,观众会转台收看电影去。但假如信息过多而一点都不娱乐,人们也会厌烦地转台。所以,我们和制片人始终保持紧密的联系,告诉他们如何讲一个故事。”
Discovery频道对选题的科学性要求极为严格,保罗表示:“做科学节目那么多年,每当遇到危险选题,或者那种好得不像真的选题,我们都会非常小心。在下结论之前,我们一定会征求科学家的意见。”
有一次,一个制片人对保罗宣称,他找到了《圣经》中记载上帝惩罚埃及人的种种故事的考古证据,还能证明这些事情发生的确切年份。保罗他们找来独立的考古学家调查此事,发现并不可信。再比如,当拍摄有关UFO(不明飞行物)这样的片子时,Discovery频道都会标上素材的来源,以表明不代表Discovery的立场和观点。
这样严格要求,必然会产生另外一些矛盾。在保罗看来,“一部优秀纪录片的出炉,既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创造冲突的过程。”Discovery的片子,从开始拍摄到最终结束,都是在不断冲突中进行的。保罗经常对制片人说的一句话是:“你做这个片子两年,而我们只看了5分钟,所以你最好听从我们的感觉,因为这类似观众的感觉。”
保罗认为,Discovery成功的根本,在于“致力于和观众建立一种个人的感情交流。人是一种好奇的生物,渴望学习,为了乐趣而学习。渴望探索,就像孩子一样”。
“另外,还有‘茶水间’效应的因素。”
“茶水间?”记者不解。
“你和同事会经常聚集在茶水间喝咖啡、聊天,你们会聊到昨晚所看的电视,或者问别人:嘿,你知道什么什么吗?人们总是要显得博学,显得比别人聪明,不是吗?”他像个孩子似的,调皮地眨了眨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