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2月1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军事周刊
访谈
反水雷 世界海军永远的难题
2006-12-15
本报记者 潘婷
    

    提到扫雷舰,很多军事爱好者都不会陌生。这种专门与水雷作对的舰艇,曾经在历次海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水雷的种类层出不穷,而且变得越来越“聪明”。面对这样的情况,扫雷舰有哪些应对的办法?而传统的扫雷方式又出现了哪些变革?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的张京教员。

    记者:张老师,我想了解最早的扫雷舰出现在什么时候?当时,它扫雷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张京:专门的扫雷舰艇大约出现在1910年至1912年,由俄国最先设计建造。早期的水雷主要是锚雷,它由雷体和雷锚组成,并通过雷索布放在一定深度的水中。舰艇最初扫雷的方法是通过带有浮标的钢索拖曳着扫雷具实施扫雷,这种扫雷具在钢索上装有割刀。割刀像张开的剪刀,刀刃硬度很高,上面装有平衡板,使扫雷时保持水平并使刀口张向外侧。

    当扫雷舰拖着扫雷具前进时,一旦碰到锚雷雷索,扫雷具将使雷索进入刀口被切断,锚雷就浮出水面,若无法切断雷索时,也能将水雷拖至水面,然后加以摧毁。

    记者:从何时开始,世界各国开始大规模地发展扫雷舰?从实际运用来看,扫雷舰扫雷的效果如何?

    张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只有俄国和英国拥有少量专门建造和改装的扫雷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人首先违反海牙会议关于禁止在敌对双方领海之外布雷的决定,不仅将水雷布设在英国附近海域,而且把布雷的范围扩大到了波罗的海、黑海咽喉区各港口,致使交战双方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水雷战。

    当时,双方布放了大约31万枚锚雷,面对数量巨大的水雷对航海造成的危险,各国匆匆建造和改装了大批扫雷舰艇用于排除水雷隐患,当时扫雷的舰船规模达到了3000艘左右。

    最初的扫雷舰由于航速较低、续航力较小、扫雷方式单一,所以扫雷效率较低,危险性较大,而且扫雷的效果也并不明显。随着扫雷舰及扫雷装置的不断改进和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扫雷舰在反水雷作战中成果显著,仅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80艘扫雷舰艇就清扫了2.7万平方公里海域,重要航道或海域反复清扫过80次以上,在保证重要海域和航道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仅美国海军在1945年冲绳岛登陆作战中,就动用了122艘扫雷舰,花费了14天,清扫了约3000平方公里的水雷障碍,消灭近1900个水雷,保证了登陆战役按时进行。

    记者:从历史上来看,扫雷舰的扫雷方法和工作原理经历了哪几个大的变化时期?

    张京:扫雷舰的扫雷方法主要经历了两个大的变化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由接触式扫雷为主向非接触式扫雷为主的变化时期。导致这一时期扫雷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非触发式水雷的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交战双方就投入了新一轮水雷战之中。

    在作战中除了传统的触发式水雷之外,还出现了磁场、音响和水压感应等非触发式水雷。为了对付新型水雷,一些国家很快研制出各种电磁扫雷具和音响扫雷具,它们的工作原理主要是产生与水雷引信感应装置接近的电磁和音响模拟信号,使水雷引爆装置产生误动作。对于灵敏度较高的感应水雷或扫除困难的水压水雷,常用的扫除方法是用改装的具有较强抗爆能力的商船反复通过直接引爆水雷。

    第二个时期是由被动扫雷为主向主动猎雷方式为主的变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水雷引信的多样化和智能化,扫雷变得越来越被动、盲目和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世界海军开始探索新的反水雷手段。上世纪70年代初,以主动方式猎雷的舰艇出现了,法国第一个建造出现代化的猎雷舰艇,至此世界反水雷战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猎雷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先进的探雷声纳或其他手段发现水雷,再通过精密导航定位系统确定水雷的位置,还可以通过水下观测系统对水雷进行识别,然后遥控扫雷具或引导其他扫雷具销毁水雷。

    记者:张老师,很多资料都表明现代水雷变得越来越“聪明”,有些水雷具有抗扫能力,设有定时、定次装置,能选择攻击目标。这就使扫雷作业变得相当复杂和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的扫雷舰艇有哪些应对的方法?

    张京:应该说现代水雷都具有抗扫能力,无论是锚雷、沉雷或自航式水雷等。在水雷工作制上,定时、定次和间歇工作装置可以作为抗扫手段;在水雷引信上,对水压场、磁感应及音频多样化、智能化识别和选择功能也可以作为抗扫手段。这些都使得水雷的抗扫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针对诸如磁性、音响、水压引信水雷以及两种以上引信组成的联合水雷,还有智能化水雷和大深度机动攻击水雷的挑战,我们的扫雷舰与世界一些国家一样也采取了很多应对方法,如采用非磁性材料建造船体,选用振动小、噪音低的动力机械,以减少电磁和噪音辐射;使用磁性扫雷具、音响扫雷具以及磁声联合扫雷具等。

    另外,使用最传统的方法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使用灭雷炸药包、深水炸弹等。

    记者:张老师,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扫雷舰艇,在未来的海战场上,还会出现哪些现代化的扫雷装备?

    张京:未来海战场上,就扫雷平台而言,除发展扫雷舰和猎雷舰以外,还会出现直升机、气垫船、遥控扫雷艇等;就扫雷兵器而言,将会出现高度智能化的探雷和灭雷一体化的扫雷装备。

    记者:有资料显示,反水雷仍然是世界各国海军面临的一大难题。您是否认同这种说法?

    张京:这个难题是始终存在的。

    当今,虽然各种扫雷武器装备发展迅速,但仍然存在一些具体的问题。一是搜索困难。水雷是“以静制动”的武器,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在广阔的水域搜索几枚小小的水雷其困难可想而知。二是判扫困难。现代水雷战通常是多型号、多功能的各类水雷综合运用,即使在较小范围内扫雷,也需要较长时间或更多的扫雷兵力保障。另外,目前通过仿真模拟等方法直接扫除水压感应和高智能型等水雷还有较大的难度。三是扫雷仍是高风险的工作。现代的扫雷舰艇一方面采取了减小自身感应磁场、噪声场、水压场并选择适当的吃水深度,以防止巡航时或反水雷时引爆水雷,另一方面增强了船体的抗爆能力。这些措施的确提高了扫雷的安全性,但与水雷接触的高概率,必然增大触雷风险的概率。何况现代水雷仍在不断地发展,总是不断地对世界反水雷战提出新的挑战。

    

    张京,在国防大学从事海军战略问题及国家海洋安全问题的研究和教学,曾在海军潜艇部队和海军舰队机关工作,多次参加海军重大战备、训练任务。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