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7年4月10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汽车周刊
有话就说
小轿车并非公共交通天生的敌人
2006-12-21
程远
    日前,建设部一位官员关于“公交优先”的发言,引起了舆论界的强烈反响,一些人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似乎突然找到了解决城市拥堵的灵丹妙药。

    其实,“公交优先”实在不能算是一个新鲜话题,至少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北京就很是热闹了一阵子,今天北京不算太多的公交专用车道,就是那次舆论导向的产物。

    在本人记忆中,似乎从来没有人对“公交优先”公开提出过异议,即使出行根本不坐公交车的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反对让普通大众受益的事情。可以说,“公交优先”是当今极为少见的能做到“舆论一律”的倡议。然而如此万众一心的好举措,实际推行的效果并不理想,以至1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听起来还觉得蛮新鲜的。

    我们认为,“公交优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在马路上划出一条专用道,让公交车通行,红绿灯面前让公共汽车优先通过。“公交优先”首先是城市管理者在做建设规划、搞预算投资时,要把发展公共交通摆在“优先”地位,城市建设资金要“优先”向公共交通投入。做到公交设施优良,乘用方便,价格低廉,能吸引市民出行选用公共交通形式,使“公交优先”深入到市民的下意识中。

    我们应当明白,城市建设并不是桩桩都能赢利的投资,发展公共交通便是一桩赔钱买卖。从一定意义上讲,公共交通是城市对纳税人的回馈和反哺,是城市管理者给市民创造的一项福利。公共交通能赚钱赢利的事,全世界鲜有所闻。

    然而,一些城市管理者总想让公共交通赚钱赢利,至少也要做到保本不亏,不想往公交上搭太多的钱,他们在思想上压根儿就不把公交亏损视为正常。这些年来许多地方搞所谓“公交改革”,把公交资源承包给私人老板,就是最明显的例证。承包者的目标就是赚钱,不承担解决市民出行方便的责任。

    因此,发展公共交通首先要有钱。我们知道,无论是修筑道路,还是购置公交车辆,都是很大的支出。要保持公交的良好运行,公交人员还得有不错的待遇,才能稳定队伍。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长期以来我们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迟缓,人员流失,服务不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城市缺乏经济实力,没有能力在公共交通上做更大的投入。

    近些年来国家的经济形势整体走好,城市的财政收入也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经济实力增长更为迅速,使得这些地方开始有了喊“公交优先”的底气,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但是,最近人们在大声疾呼“公交优先”的同时,又齐声指责轿车占用了交通资源,似乎公交没有“优先”起来,责任全在轿车身上,轿车简直是“罪不容诛”。其实,与发展公共交通的只赔不赚不同,甚至相反,发展小轿车是笔赚钱的买卖。轿车在生产制造及以前的环节,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带动了多少产业,促进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些账就不去算了。单说销售以后,购车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同时,要按照车价的10%交纳购置税,此外还要交纳3%到20%的消费税,再加上车牌、保险、养路及经常的停车过桥费等,一辆轿车在它的生命期所花的费用,通常比车价要高出好几倍。与公交车不同,这些钱都不是由市政当局支出,而是由车主自己掏腰包。车主交的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基本都进了城市的财政账户,这也是各个城市的管理当局都愿意发展轿车的“秘密”。

    因此,我们在指责轿车增长迅速、保有量大的同时,也不要忘记,这支庞大的轿车队伍在占有道路资源的同时,也为城市财政作出了巨大贡献。如果没有了这样巨大的一笔收益,市政当局拿什么去发展公共交通呢?想想看,这些年为什么大城市修路的投入越来越多?就是因为轿车快速增加,市政收入也迅速增长,否则大家所深深不满的城市公共交通状况,可能比现在还要糟糕得多。

    此外,我们还要看到,公共交通并不能解决城市交通的所有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拥堵问题。城市交通拥堵,是普天下的一大难题,全世界谁都拿不出锦囊妙计来,公共交通比我们好得多的巴黎、伦敦、莫斯科等城市,拥堵状况甚至比北京、上海还要严重得多。

    我们尤其不必去怀念自行车时代,进入轿车时代,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也是中国的一大进步。上世纪80年代,北京很少有轿车,但是道路照堵不疼,只是时过境迁,大家好了伤疤忘了疼。那时遍地都是自行车,西单路口常常能排出上百米,我就有过骑车等两三次绿灯过不去的经历。自行车的最佳骑行距离是10公里以下,如果倒退到自行车时代,现在居住在四环以外,甚至三环以外的人都得往城里搬,城里人非挤掉耳朵不可。

    轿车并不是城市公交的天敌,彼此不共戴天,有你无我。恰恰相反,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替代。在大力发展公交的同时,采取适当手段,控制城市轿车增长速度,使之和整个城市建设保持协调,也是应该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