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6年12月25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小调查
首页->> 中国青年报->> 文化周刊
辛沪光:青年人会爱上高雅音乐与民族音乐
2006-12-25
本报记者 文静
    

    《深深牧人情》、《蒙古人》、《牧人歌谣》、《蓝色的蒙古高原》、《天鹅》、《草原恋》、《圆顶帽子》……一曲曲或悠扬深情、或荡气回肠、或活泼跳荡的歌声,在北京国家图书馆音乐厅里回旋缭绕,这是北京民间艺术团金融街牧人合唱团近日举办的“深深牧人情”合唱音乐会。音乐会上演唱的14首合唱曲目中,有6首出自著名音乐人三宝的母亲辛沪光之手,而她正是交响乐史诗《嘎达梅林》的作者。

    50年前,一部反映20世纪30年代内蒙古人民革命历史的交响乐史诗《嘎达梅林》成就了当时只有22岁的上海姑娘辛沪光。如今回忆起当时创作的情景,辛沪光兴致盎然,不时还哼起自编的歌曲。

    在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就读期间,辛沪光就喜欢搜集民歌本、民歌集,有一次内蒙古歌舞团到华北地区演出,一下子把她的心抓住了。从那以后,她就开始拼命收集有关内蒙古的一切素材,包括唱片、画报、电影,哪怕是一点点文字。《嘎达梅林》就是她搜集到的资料里面的一个民间叙事诗,它细致地描绘了嘎达梅林的征战故事。同时,民间口头传唱的《嘎达梅林》也让辛沪光十分感动。1956年,22岁的辛沪光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并写成了交响乐史诗《嘎达梅林》,其高亢而动人的旋律一直流传至今。

    如今已经年逾70的辛沪光,一直关注着青年人的音乐爱好取向。对于当下多数青年人着迷于欧美日韩的音乐或流行音乐,而对交响乐等高雅音乐以及民族音乐并不十分感兴趣的社会现象,辛沪光认为,这是社会音乐普及教育没跟上与舆论导向偏差所造成的结果。

    辛沪光说,欣赏高雅音乐特别是纯粹的交响乐,要求观众(听众)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音乐基础,才能感受音乐的美,才能对音乐进行正确理解。要培养更多的青年观众,应该从根本上抓音乐普及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的音乐课上,老师不仅要教孩子唱歌,同时还应该讲述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孩子欣赏高雅音乐的能力。

    同时,辛沪光认为,现在社会舆论更多地集中在对流行音乐和欧美日韩音乐的宣传与炒作中,对于民族音乐介绍太少,造成青年对民族音乐有陌生感。“我并不反对流行音乐,但音乐是多元化的,青年人要有接纳更多、更丰富的音乐的胸怀。只要社会把更多的高雅音乐和民族音乐介绍给青年人,相信经过一段时间,青年人会慢慢爱上它们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